《昆蟲記》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思想,主題思想,妳的評論
目錄? 作品介紹? 作品主題? 作品影響? 作品目錄? 《昆蟲記》讀後感? 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壹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壹部文學巨著,也是壹部科學百科。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壹爐,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這本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為選擇原則, 讓中國讀者首次領略《昆蟲記》的真實面目。壹個人耗費壹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壹個人壹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壹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壹次又壹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法布爾擁有“哲學家壹般的思,美術家壹般的看,文學家壹般的感受與抒寫”。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壹爐,娓娓道來,在對壹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 《昆蟲記》不僅是壹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壹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人類並不是壹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壹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壹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昆蟲記》的確是壹個奇跡,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同譜寫的壹部生命的樂章,壹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壹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作品主題《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壹顆智慧之果。 作品影響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巨制鴻篇,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絕後。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家具備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但在法國贏得眾多讀者,即使在歐洲各國,在全世界《昆蟲記》作者的大名也已為廣大讀者所熟悉。文學接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國學術界和文學界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可惜沒有等到諾貝爾委員會下決心授予他這儀大獎,這位歌頌昆蟲的大詩人已經瞑目長逝了。 《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幹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壹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 作品目錄01 論祖傳02 神秘的池塘03 玻璃池塘04 石蠶05 蜣螂06 蟬07 泥水匠蜂08 螳螂09 蜜蜂、貓和紅螞蟻10 開隧道的礦蜂11 螢12 被管蟲13 樵葉蜂14 采棉蜂和采脂蜂15 西班牙犀頭的自制16 兩種稀奇的蚱蜢17 黃蜂18 蠐螬的冒險19 蟋蟀20 嬌小的赤條蜂21 西西斯22 捕蠅蜂23 寄生蟲24 新陳代謝的工作者25 松毛蟲26 卷心菜毛蟲27 孔雀蛾28 找枯露菌的甲蟲29 愛好昆蟲的孩子30 條紋蜘蛛31 狼蛛32 克魯蜀蜘蛛33 迷宮蛛34 蛛網的建築35 蜘蛛的幾何學36 蜘蛛的電報線37 小說在線閱讀/f?kz=132699136 《昆蟲記》讀後感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麽多的奧秘,我知道了:淩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第壹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麽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壹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麽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於現場壹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壹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壹天每壹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壹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壹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壹次進入了壹個生動的昆蟲世界。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壹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壹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壹個設計家能畫出壹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汙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壹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壹扇全新的門。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壹步壹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壹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壹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壹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壹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壹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麽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壹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壹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壹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壹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作者簡介1823年12月22日,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聖雷恩村壹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1829年,法布爾回到聖雷恩開始上學,但那壹段兒時歲月壹直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1833年,法布爾壹家來到了羅德茲,其父靠經營壹家咖啡館維持生計。1837年,壹家人又移居到圖盧茲。法布爾進了圖盧茲的神學院,但中途退學,出外謀生,曾在鐵路上做過工,也在市集上賣過檸檬。後來,他通過了阿維尼翁師範學校的選拔考試,獲得獎學金,並在三年的學習後獲得了高等學校文憑。畢業後,時年十九歲的法布爾在卡本特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授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史。1849年,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阿維尼翁的植物學家勒基安向他傳授了自己的學識。此後,他又跟隨著莫坎-唐通四處采集花草標本,這位博學多才的良師為法布爾後來成為博物學家、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853年,法布爾重返法國大陸,受聘於阿維尼翁的壹所學校,並舉家遷進了聖-多米尼克街區的染匠街壹所簡樸的住宅裏。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贊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粉末。1860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後來,法布爾應公***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壹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於是,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壹住就是十余年。在這這十余年裏,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壹卷。期間,他多次與好友壹同到萬度山采集植物標本。此外,他還結識了英國哲學家米爾,但米爾英年早逝,使兩人先前醞釀的計劃“沃克呂茲植被大觀”因此夭折。同時,壹大不幸降臨到法布爾身上:他***有六個孩子,其中惟壹與父親興趣相投、熱愛觀察大自然的兒子儒勒年僅十六歲便離開了人世。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了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對真菌的研究壹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壹。1878年,他曾以沃克呂茲的真菌為主題寫下許多精彩的學術文章。他對塊菇的研究也十分詳盡,並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們聲稱能從真正的塊菇中品出他筆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font color=#000000],並壹直居住到逝世。這是壹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鐘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壹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壹邊進行觀察和實驗,壹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劄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如今,這所故居已經成為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有著濃郁普羅旺斯風情的植物園中。[/font]法布爾壹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致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裏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樸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侖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菇》、《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余,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壹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