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就這樣把低油價征服
文/王建君 張寧寧 王 青 吳義平 曹慶超
自1967年石油超越煤炭成為世界第壹大能源之後,人類 社會 就進入了油氣時代。直到現在,全球每年仍然有近55%的能源來自油氣。在全球推進能源轉型和去碳化背景下,油氣仍將在較長時期內扮演能源重要角色。
在低油價的困局之中,面對國際市場的風雲變化,中國石油公司首先應堅定發展油氣產業的信心,通過走低成本發展道路,加強 科技 創新,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完善管理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高質量地參與國際油氣市場。
推進低成本發展
由於石油市場外部環境以及資源富集地區、資源品位、開發作業難度等行業內部環境的變化,近年來全球油氣行業資本回報率已呈現下降趨勢。2010-2019年平均資本回報率已降至7.92%,而本次低油價的出現無疑使得石油公司的生存和盈利變得更為艱難。低成本發展已成為石油公司的必然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低成本發展道路,維持現金流穩健,守住發展底線。
低成本發展不僅是高油價期間石油公司創造利潤的重要手段,還是低油價期間石油公司維持生存的關鍵支撐,更是市場需求增量萎縮、主體競爭激烈下,提升和鞏固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舉措。
2014年以來,無論是國際石油公司,還是國家石油公司和獨立石油公司,在諸多發展戰略中都包含了提質增效、嚴控成本的戰略舉措。
如英國石油通過關註有競爭優勢的油氣資源,通過優化資產結構來降低完全成本。雪佛龍通過增加產量、回報驅動的資本分配、高質量的資產組合等,降低成本結構。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近年來也在不斷通過壓減上遊生產成本來不斷鞏固和強化其低成本優勢。成本控制與優化壹直是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重要的戰略,公司持續致力於降低油砂開發生產成本。
立足當下低油價,面向長期不確定的市場需求與競爭環境,中國石油公司唯有堅定不移地走低成本發展道路,做好生產運營的投入與產出平衡,從關註數量轉向註重效益,提質增效,深挖降本潛力,構建核心競爭力,做能源轉型的積極引領者。
中國石化提出將貫徹“改革、管理、創新、發展”的工作方針,聚焦全產業鏈系統優化,著力拓市場、防風險、抓機遇,盡最大努力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下跌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海油執行更為嚴格的成本控制和更謹慎的投資決策,更註重現金流管理,削減年度資本支出預算。壹季度末已將年初122億~136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預算削減至107億~122億美元,削減幅度超過11%。
聚焦技術創新
當前油氣行業已經進入動能轉換的關鍵變革期。依靠技術創新,持續推進智能化、數字化等成為公司轉型的關鍵,也是公司走低成本發展之路的重點。
結構性降本是當下及更長時期降本的關鍵。以往的結構性降本舉措主要集中在供應鏈管理和項目簡易化實施等方面,而結構性降本中最具潛力的智能化、數字化等 科技 降本才剛剛拉開序幕,直到近年才得到各石油公司普遍關註。
根據伍德麥肯茲的統計,數字化對油氣上遊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中對全球油氣運營成本的直接影響大約為400億美元,對全球鉆井業務的影響約300億美元。
國際石油公司近年來都在大力推進企業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道達爾通過將數字化技術與工廠化運作方式相結合打造數字工廠,以此實現降本增效。數字化的基礎是設備、項目、企業的數字化運作,關鍵是基於數字的管理優化與智能決策。
中國石油公司要堅持沒有不能數字化的業務、領域與設備的理念,實現對所有業務、所有層級、所有設備的全數字化。在管理優化與智能決策方面,則要關註獨立並具有高決策權的管理機構、智能/數字化人才團隊以及工廠化的解決方案等方面。為了更好地支撐技術創新與公司的數字化建設,需要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創新激勵機制,發揮創造活力,增強治理效能。
優化海外資產結構
當前,低油價波動是石油市場最大特征。回顧 歷史 油價波動趨勢可以發現,油價波動並非無規律可循。油價的周期性波動是石油行業的主要特點。
通過每壹次油價波動周期市場格局演變可以發現,成功的石油公司不僅註重在低油價時期下的求生存策略,同時還擁有周期性低油價窗口期超前的戰略布局意識。
道達爾分別在2017年和2020年4月低油價窗口期積極布局非洲資產,持續做大做優非洲區域;2020年7月雪佛龍斥資50億美元收購諾貝爾能源公司,以擴大其核心優質資產規模。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來部分國際石油公司的資產組合優化力度進壹步加大,許多相對重要的資產也被剝離,體現出資產組合及地域分布進壹步聚焦的趨勢。
當前低油價背景下,上遊主要油氣公司均面臨嚴峻生存壓力。效益下降、資金短缺都迫使油公司具有出售資產及與其他公司開展合作的強烈意願,部分甚至不得不出售重要資產以償還債務。建議中國石油公司把握本次低油價窗口期,謀劃長遠發展,積極關註上遊油氣市場,依靠資金技術優勢積極參與海外優質資產交易,優化布局海外油氣資產結構。
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
2014年以來油價的大幅振蕩以及需求低迷,對油氣行業產生了漸進式的重大影響。能源轉型長期趨勢及經營壓力,使得石油公司僅通過做大業務規模或做寬業務範圍的方式來推動公司的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阻力逐漸增大。
為應對行業外部形勢的變化,國際石油公司在保持業務規模的同時,持續多措並舉應對多變的外部環境,這主要包括聚焦和強化核心業務、發揮壹體化優勢、借助金融手段對沖風險、提升管理運營水平等。
例如,2019年以來英國石油、雪佛龍、道達爾等深度聚焦經營核心,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馬來西亞國家石油持續構築壹體化業務鏈,西方石油公司持續提升管理運作水平,以及采取套期保值等多種金融手段對沖市場風險,強化風險管控能力。
結合近兩年行業新形勢及其他石油公司的重要應對舉措,建議中國石油公司充分發揮壹體化優勢,積極靈活應對低油價沖擊,加強壹體化優勢,協同勘探開發、煉化、銷售及其他業務,實現利益互補。積極發揮內部“甲乙方”壹體化優勢,依靠石油公司內部勘探開發與工程服務公司的協同優勢,實現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同時也應該樹立全球行業業務鏈壹體化優勢,充分借助全球產業鏈服務夥伴的技術經驗優勢,構建合作***贏的夥伴關系,培育長期業務合作模式與互信,實現對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及非常規等關鍵領域的突破。
強化對風險的研判與管理,加強油價、產量與投資的周期波動性把握,統籌上遊資產優化、勘探開發策略、油氣生產運輸規劃及下遊銷售策略等關鍵業務,提高石油公司生存能力。同時從金融市場出發,借助期權、期貨、互換等多種金融工具,構建套期保值組合,鎖定油價風險,也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提升公司對油價波動風險的應對能力。
中國石化2020年全年計劃資本支出207.7億美元,二季度宣布削減全年資本支出20%~25%,支出規模相應下降到160億~170億美元,重點用於勝利、西北原油產能和涪陵、威榮頁巖氣產能建設,以及天然氣管道、儲氣庫、境外油氣項目建設等工作的推進。
構建“天然氣+新能源”
2015年《巴黎協定》的簽署倒逼世界各國加速向低碳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在於能源系統的變革,即從以煤為主的高碳能源向以風能、太陽能等為主的新能源轉變。因此,發展新能源是所有能源公司,特別是以傳統化石能源為主的石油公司面向長期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發展新能源、構築綠色低碳能源供應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壹個重要標誌。
近年來,以英國石油、殼牌等歐洲石油公司為代表,紛紛提出雄心勃勃的“零碳”或“低碳”發展目標,構建“天然氣+新能源”發展模式,並將其上升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在實踐中也將提供低碳清潔產品等列入公司使命,足見其重視程度。
2019年以來,馬來西亞國家石油等壹些國家石油公司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將新能源業務與天然氣等低碳業務單獨設立為壹個新的部門,關註並推動新能源業務發展。
對於中國石油公司而言,發展新能源業務是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內在要求與重要部署。2019年中國海油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正式進軍風電業務,標誌著中國海油積極 探索 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業務的發展,助力能源公司發展目標。
建議中國石油公司在做強主業的同時,結合礦權區內新能源資源稟賦特點與技術優勢,積極有序推動新能源業務,推動公司能源轉型。
完善管理體系
近些年來市場形勢發生顯著變化:壹是油價大幅波動需求低迷,市場競爭加劇;二是在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低碳化轉型成為石油公司順應 社會 發展、彰顯 社會 責任、構築未來競爭優勢的必要要求。
為了適應市場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國際石油公司紛紛調整優化管理體系,以實現對外部變化沖擊的有效快速反應。
以低碳化轉型為例,國際石油公司通過重點調整業務布局,關註天然氣和新能源等低碳能源業務的發展推進公司轉型。
為了實現低碳化轉型目標,國際石油公司進行了大幅上層組織機構與管理機制調整,以統籌資源適應業務發展。2016年以來,殼牌、道達爾、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先後調整公司組織架構。
其中,殼牌於2016年成立天然氣壹體化部門,統籌負責天然氣上中下遊以及技術研發等各項業務。該部門成立是低油價下殼牌持續獲得正現金流的重要原因之壹。
道達爾和英國石油則將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合並為壹個部門,全面布局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加速低碳轉型。
基於此,建議中國石油公司壹方面持續推進公司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實現公司運營的去行政化,讓公司能夠更為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同時,建議針對海外深水、天然氣、新能源等高端業務成立專門機構,統籌優勢資源推動相關業務深入發展,為公司轉型發展提供保障。
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
近年來,我國能源轉型發展和產儲供銷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立足國內外兩種資源的油氣供應保障能力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2019年石油對外依存度突破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接近45%。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面臨較大的挑戰,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成為破解這壹難題的現實選擇之壹。
2019年,中國石油公司紛紛制訂“七年行動計劃”,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以中國石化為例。
中國石化2019年勘探支出增至23.6億美元,比2018年增加5.3億美元,連續三年保持增長。落實了2個億噸級石油增儲陣地和6個千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增儲陣地,形成了4個超千萬噸石油整裝探明儲量區、4個超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儲量區。2019年開發支出增至55.2億美元,比2018年提高了29.3%,結束了2014年以來連續五年下滑的勢頭,油氣產量0.64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1.7%。
然而,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給石油公司經營投資活動帶來嚴峻挑戰。
2020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積極推動國內油氣穩產增產,堅持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支持企業拓寬資金渠道,通過企業債券、增加授信額度以及深化改革、擴大合作等方式方法,推動勘探開發投資穩中有增,在國家層面上為落實“七年行動計劃”提供了政策保障。
作為增儲上產的責任主體,中國石油公司壹方面要通過全面提質增效提高盈利能力;另壹方面積極利用國家政策支持,拓寬融資渠道,保障投資力度,進而全力保障國家油氣供給安全。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