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以預測嗎?
不能。因為地震沒有任何可以用來預測的規律。人類不知道地震的確切原因,也不知道地殼的情況。人類對地殼的了解,還沒有人類對太空的了解多。人類從來沒有成功預測過地震,也從來沒有壹個科學家宣稱可以預測地震。
人們常說地震前動物會有異象,比如老鼠出動,牛馬躁狂,但是,第壹,不是每次地震前都有動物異象。第二,不是每次動物異動後都有地震。第三,存在著可能的合理解釋,地震的P波傳播速度最快,可達6到7公裏每秒,S波和面波的傳播要慢的多,但地震的破壞效應主要是由面波帶來的。動物們可能感知到了先期到達的P波,所以出現異動。就像雷雨天的時候,有些人看到了閃電,有的人聽到了雷聲,看到閃電的人要比只聽到雷聲的人早壹些知道打雷的發生。只是早壹點知道,而不是提前預測。
日本氣象廳對本報表示,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地震預測尚處於研究階段,要準確預測非常困難。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副教授酒井慎壹告訴記者,雖然在地震前會有很多前兆,但尚未找到能明確何時、何地發生多大規模的地震預測方法。
“像我們這些地震學者,並非僅僅通過尋找什麽地震的前兆來預測地震,而是在從事地震為什麽發生、地震發生需要什麽條件、發生後會引發哪些問題等各種研究。”酒井慎壹介紹說,地震預測並非全部,而是以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為目標。
“目前專家普遍認為地震不可預測。”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副所長盧文勝教授說,根據板塊學說,地震是由於不同地殼板塊間應力運動集中,互相碰撞造成破碎的結果。地底碰撞無時不在發生,何時會造成劇烈的大錯動形成地震,很難把握。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群策表示,地震預測的困難主要受技術手段和探測水平局限,測量、監測幾乎不可能到達震源深處;而且地震的孕育機制非常復雜,偶發性很強,人類還未能認識它的規律。
臺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博士表示,由於地震無法準確預測,房屋的抗震性就比較重要。
對於時有報道的民間預測成功案例,專家也進行了解釋。“也許有人要說,某某準確預測了汶川、玉樹或者蘆山地震,從概率上說這是有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還是預報不準。”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老師趙克常說,每天在網絡上有成千上萬的民間預報信息,只因為基數大總有報對的,然後會大肆宣傳,而報錯了卻沒多少人提。
在臺灣,根據相關規定,民間人士不可以對外發布預測結果,以免造成民眾恐慌。如果發布,首先是警告,警告之後仍然不聽,就會開罰,罰款20萬至100萬元新臺幣。郭鎧紋介紹,民眾可以把自己的預測寫信給測報中心,地震測報中心每年都會收到大量的預測信,“不過,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前13個月都非常平靜,連小地震都少了,只有平時的70%,那時預測信倒幾乎沒有。”郭鎧紋說。
《中華人民***和國防震減災法》也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壹發布制度。除特殊情況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