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甘泉豆腐與豆腐幹制作技藝的歷史淵源

甘泉豆腐與豆腐幹制作技藝的歷史淵源

甘泉豆腐和甘泉豆腐幹,很早就有名氣,進入二十壹世紀,更加有名了。甘泉豆腐很早就有甘泉豆腐幹,則在壹九三七年時才產生問世。當時有個叫張明煥的開了家豆腐店,賣豆腐,當時因人少,豆腐常有賣不完問題,便把豆腐切片在鍋蓋上炕幹當零食吃。時間不長,眾人都說好吃,張就專門炕豆腐片出售,起名“豆腐幹”。他可以說是甘泉豆腐幹的創始人。隨後又有程中興、李文育等幾家豆腐店生產和出售豆腐和豆腐幹。到了四十年代以後,慢慢的,甘泉鎮上賣豆腐和豆腐幹的店家和攤點,就不計其數了。當時甘泉鎮街道兩旁屋檐下,幾乎都是用線繩串起來的豆腐幹串串,簡直成為甘泉壹道風景線,壹個標誌。那時的街道很窄,大約二四米寬,騎騾子、騎馬的人經過街道,那豆腐幹串串就在眼前和手邊,看得眼饞,由不得伸手摘壹串吃。有的既買豆腐又買豆腐幹。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甘泉縣駐有很多軍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甘泉豆腐和豆腐幹的名氣,也就由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們,傳到四面八方。

舊時甘泉豆腐和豆腐幹,在延安附近漢族民間流行,豆腐銷售較快,而豆腐幹人們或者將它當作壹種零吃,或者在飲酒時當作小菜,銷售量並不大。1983年,縣招待所將它引進到宴會餐桌上,款待上邊和外邊來的賓客。這便使豆腐幹聲名進壹步大振和遠揚。1996年,縣上決定對它進行現代化生產,開始改變手工作坊或主要依靠人工勞動的土辦法,生產逐步向規模化、現代化轉型,使得甘泉豆腐和豆腐幹的數量和質量都上了壹個新臺階。首先引進設備進行現代化生產的就是甘泉縣政府招待所,他們率先建立了甘泉縣美水食品有限責任開發公司,他們生產的“美水”牌豆腐和豆腐幹經過正式鑒定,申請了專利並在第四屆中國楊淩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後稷金獎。2004年8月,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縣招商局、工商聯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甘泉縣豆制品行業協會正式成立。從此,甘泉豆腐和豆腐幹生產走上了規範化發展。甘泉已有個體豆腐生產加工戶40家,豆腐幹生產企業湧現了“宏利”、“八千裏”、“綠寶”、“鵬德”、“長青”、“家玨”、“桃花”、“雙青”等8個生產廠家。豆腐幹全部進行真空包裝,批量進入陜西省和全國壹些市場。

甘泉豆腐和豆腐幹之所以品質優良,與本地的泉水有很大關系。甘泉素稱“美水之鄉”,傳說隋煬帝當年到甘泉飲之誌清神爽,遂賜名“美水泉”,取入禁內,為皇宮專用“貢水”。用美水做出的豆腐和豆腐幹,既好吃,又耐放。采用雙青豆制作的甘泉豆腐幹,色墨綠如翡翠,似寶石,油質豐富,光彩奪目,香氣四溢,不由得叫人不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