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科學家的發現發明的故事100字

科學家的發現發明的故事100字

『壹』 求科學家發明發現的小故事

湯飛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25年赴美國哈佛內大學醫學院深容造。回國後,先後擔任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細菌學系主任、上海醫學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設計的簡陋設備制造出我國第壹批青黴素。他是我國第壹個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黴素生產車間、第壹個實驗動物飼養場和第壹個正規卡介苗實驗室的創辦人。1948年,在第七屆國際微生物學會上被選為常任理事。 曾任衛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1956年,在世界上第壹次分離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稱為“湯氏病毒”。

『貳』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100字足夠了~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1、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

人們都知道從蘋果落地中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實那不過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為宣傳自然科學而編的故事。

在牛頓之前,人們已經知道有兩種“力”:地面上的物體都受重力的作用,天上的月球和地球之間以及行星和太陽之間都存在引力。這兩種力究竟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力?還是同壹種力的不同表現?牛頓在劍橋大學讀書時就考慮起這個問題了。

牛頓23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他仍沒有間斷學習和對引力問題的思考。

那時,鄉下的孩子們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頭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壹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灑出來。

這壹現像激發了牛頓關於引力的想像:“什麽力使投石器裏面的石頭,水桶裏的牛奶不掉下來呢?”這個問題使他想到開普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對牛頓抓緊這些神奇的思想不放,壹頭紮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和地球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鐘的向心加速度應是16英尺,但據推算僅得13.9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沒有灰心,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的研究。

1671年,新測量的地球半徑值公布了。牛頓利用這壹數據重新檢驗了自己的理論,同時,還利用他自己發明的微積分處理了月壹地關系中不能把地球看作質點時,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問題。有了這兩項改進,牛頓得到了兩個完全壹致的加速度值。這使他認為,重力和引力具有相同的本質。他又把基於地面物體運動的三條定律(即牛頓三大定律)用於行星運動,同樣得出滿意的正確結論。

牛頓整整經過了7個春秋寒暑,到他30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宣告了天上地面的萬物都遵循同壹規律運動,徹底否定了亞裏士多德以來宗教勢力宣揚的天上地下不同的思想,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壹次飛躍。

『三』 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 100字以上

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

壹、富蘭克林

1752年6月的壹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壹塊寬闊的草地上,有壹老壹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裏放風箏。突然,壹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壹個“之”字,接著壹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裏去,拉緊風箏線。”

這時,閃電壹道亮過壹道,雷鳴壹聲高過壹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壹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壹根壹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壹邊囑咐兒子小心,壹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

突然他象被誰推了壹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壹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裏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壹個樣子!

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壹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壹,是美國第壹任駐外大使。

二、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後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裏亞求學。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裏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後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

在亞歷山大裏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壹桶壹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壹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裏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於水中和空中的壹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

三、巴普洛夫

小時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壹起挖種蘋果樹的坑,坑已經挖好了,父親壹看,說位置不對,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鐵鍁不幹了,而巴甫洛夫卻又挖了起來,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壹直到把坑挖好,種上蘋果樹才歇手。

後來,巴甫洛夫成為生理學家,成天在實驗室裏研究狗的條件反應。

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資去買實驗用的狗。在解剖狗時,壹幹就是四、五個小時。他非常細心地數著從玻璃管中流出來的狗的唾液,詳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壹位新來的助手數了壹會兒,就感到單調、厭倦。

而巴甫洛夫卻鄭重地對他說: "如果科學需要,就數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歲高齡時,得了肝炎,後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學的苦工"。他還為自己作為壹個科學家沒有完全盡到對人類的義務感到十分遺憾。

四、雷達

在壹九四七年壹月號的英國奮勉雜誌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壹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這是什麽原因?它怎樣明白前面有無障礙呢?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壹九四零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壹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壹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範圍以外。

二位科學家用壹種特制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這種聲波碰到墻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壹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

並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妳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墻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五、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壹位頗有才幹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壹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

這是壹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壹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弟弟也未能幸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沈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 *** 控告諾貝爾,此後, *** 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壹艘船上繼續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壹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壹次重大突破。

『肆』 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150~200字)

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o弗雷諾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專乳,把布鞋和屬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塗處理後,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壹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麽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裏面的衣服壹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壹件膠布雨衣.

『伍』 科學家故事(100字內)

七檬科學為您提供3個科學家的小故事:

1、波義耳

波義耳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1680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壹榮譽。他雖出身貴族,但他壹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

2、愛迪生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壹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妳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妳應該換壹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壹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妳怎麽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妳無論如何要換壹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3、李四光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之後,在國外時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如果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就來求助七檬科學哦!

『陸』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100字

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壹生獲得各版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權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壹天,她的壹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裏夫人,得到壹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妳怎麽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壹事無成。”

愛迪生

愛迪生發明電燈做了壹千五百多次實驗都沒有找到適合做電燈燈絲的材料。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制造出第壹個炭絲燈泡,可以壹次燃燒45個鐘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制造的方法,終於發明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他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學習。

『柒』 科學家的發明小故事100字

壹次,愛迪生壹人在靜靜的實驗室裏研究改進在紙帶上打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壹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壹個念頭:借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壹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裏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壹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幹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壹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壹根長軸上,長軸壹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壹頭裝有壹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壹臺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壹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壹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壹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進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壹百項。他是耳聾之人,能發明這樣壹個發聲的機器已是令人驚異了。當我們看到今天的留聲機時,不要忘記這上頭滲透著愛迪生無數辛勤勞動的心血。實質上,在壹個多世紀以來,留聲機所掀起的文明和發明巨浪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電唱機、磁帶錄音機、磁帶錄像機、激光聲像機……相繼問世,追溯其源頭,不都是來自愛迪生的偉大發明嗎?

『捌』 壹個關於科學家的小故事(只要100字)

有壹次,愛因斯坦要把墻上的壹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梯子爬上去。突然,他陷入深思,從梯子上摔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麽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壹瘸壹拐地走到桌邊,把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相對論對於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和現代人類思想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相對論從邏輯思想上統壹了經典物理學,使經典物理學成為壹個完美的科學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物理學只限於慣性系的問題,從邏輯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相對論嚴格地考察了時間、空間、物質和運動這些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給出了科學而系統的時空觀和物質觀,從而使物理學在邏輯上成為完美的科學體系。

(8)科學家的發現發明的故事100字擴展閱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壹個猶太人家庭,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常對人說: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壹個公式,即A=X+Y+Z。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玖』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100字左右

科學發現的故事

巴斯德(Pasteur,Louis)於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他的父親是拿破侖軍隊的壹名退伍軍人,是個以制革為業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畢業於巴黎師範學院,畢業後,他從事化學研究,研究酒石酸鹽的晶體,發現這些晶體並不完全相同,它們有隱蔽的不對稱性,壹些結晶是另壹些結晶的鏡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樣的關系。他在晶體研究方面的成就,對立體化學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後來,人們發現,巴斯德在采取制備結晶的方法時是很幸運的,要得到分離的兩種結晶,必須用壹種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於偶然,而采用了這種特殊方法,在他之後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制出大的不對稱結晶來。這正如巴斯德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巴斯德壹舉成名,他接到許多教授聘任書,並成為榮譽勛位團的成員。他雖然在化學方面成名,但使他彪炳史冊的卻是他在微生物學方面的巨大成就。

1854年9月,法國教育部委任巴斯德為裏爾工學院院長兼化學系主任,在那裏,他對酒精工業發生了興趣,而制作酒精的壹道重要工序就是發酵。當時裏爾壹家酒精制造工廠遇到技術問題,請求巴斯德幫助研究發酵過程,巴斯德深入工廠考察,把各種甜菜根汁和發酵中的液體帶回實驗室觀察。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發酵液裏有壹種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狀小體,它長大後就是酵母菌。

過了不久,在菌體上長出芽體,芽體長大後脫落,又成為新的球狀小體,在這循環不斷的過程中,甜菜根汁就“發酵”了。巴斯德繼續研究,弄清發酵時所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來的。這個過程即使在沒有氧的條件下也能發生,他認為發酵就是酵母的無氧呼吸並控制它們的生活條件,這是釀酒的關鍵環節。

巴斯德弄清了發酵的奧秘,從此開始,巴斯德終於成為壹位偉大的微生物學家,成了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當時,法國的啤酒業在歐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會變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變成了酸得讓人咧嘴的粘液,只得倒掉,這使酒商叫苦不叠,有的甚至因此而破產。1865年,裏爾壹家釀酒廠廠主請求巴斯德幫助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進壹種化學藥品來阻止啤酒變酸。

巴斯德答應研究這個問題,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體中有壹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裏有壹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桿菌,就是這種“壞蛋”在營養豐富的啤酒裏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閉的酒瓶放在鐵絲籃子裏,泡在水裏加熱到不同的溫度,試圖即殺死了乳酸桿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壞,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他終於找到了壹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攝氏五六十度的環境裏,保持半小時,就可殺死酒裏的乳酸桿菌,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這種辦法消毒的。

當時,啤酒廠廠主不相信巴斯德的這種辦法,巴斯德不急不惱,他對壹些樣品加熱,另壹些不加熱,告訴廠主耐心地待上幾個月,結果呢,經過加熱的樣品打開後酒味純正,而沒有加熱的已經酸了。

巴斯德成了法國傳奇般的人物時,法國南部的養蠶業正面臨壹場危機,壹種病疫造成蠶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絲調工業遭到嚴重打擊,人們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師杜馬也鼓勵他挑起這副擔子。

“但是我從來沒有和蠶打過交道啊!”巴斯德沒有把握地說。

“這豈不是更妙嗎?”老師杜馬鼓勵他說。

巴斯德想到法國每年因蠶病要損失1億法郎時,他不再猶豫了,作為壹名科學家,有責任拯救瀕於毀滅的法國的蠶業。巴斯德接受了農業部長的委派,於1865年只身前往法國南部的蠶業災區阿萊。

蠶得的是壹種神秘的怪病,讓人看了心裏非常不舒服,壹只只病蠶常常擡著頭,伸出有腳像貓爪似的要抓人;蠶身上長滿棕黑的斑點,就像粘了壹身胡椒粉。多數人稱這種病為“胡椒病”,得了病的蠶,有的孵化出來不久就死了,有的掙紮著活到第3齡、4齡後也挺不住了,最終難逃壹死。極少數的蠶結成繭子,可鉆出來的蠶蛾卻殘缺不全,它們的後代也是病蠶。當地的養蠶人想盡了壹切辦法,仍然治不好蠶病。

巴斯德用顯微鏡觀察,發現壹種很小的、橢圓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壹絲蠶以及飼養絲蠶的桑葉,巴斯德強調所有被感染的蠶及汙染了的食物必須毀掉,必須用鍵康的絲蠶從頭做起。為了證明“胡椒病”的傳染性,他把桑葉刷上這種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蠶吃了,立刻染上病。他還指出,放在蠶架上面格子裏的蠶的病原體,可通過落下的蠶糞傳染給下面格子裏的蠶。

巴斯德還發現蠶的另壹種疾病——腸管病。造成這種蠶病的細菌,寄生在蠶的腸管裏,它使整條蠶發黑而死,屍體像氣囊壹樣軟,很容易腐爛。

巴斯德告訴人們消滅蠶病的方法很簡單,通過檢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不用病蛾的卵來孵蠶。這個辦法挽救了法國的養蠶業。

巴斯德壹生發明很多,對生物科學和醫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壹次偶然的機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雞霍的靈丹妙藥。

雞霍亂是壹種傳播迅速的瘟疫,來勢異常兇猛,家庭飼養的雞壹旦染上雞霍亂就會成批死亡。有時,人們看到有的雞剛才還在四處覓食,過壹會兒卻忽然兩腿發抖,隨後便倒了下去,掙紮幾下便壹命嗚呼了。有的農婦晚上在關雞窩時,還在慶幸地看到雞都死光了,橫七豎八地躺在窩裏。1880年,法國農村流行著可怕的雞霍亂,巴斯德決心片服這種瘟疫。

為了弄清雞霍亂的病因,巴斯德從培養純粹的雞霍亂細菌作為突破口,他試用了好多種培養液,他斷定雞腸是雞霍亂病菌最適合的繁殖環境,傳染的媒介則是雞的糞便。他經過多次實驗,但都失敗了。茫然無序中,他只得放松壹下,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壹段時間。

休息幾天以後,巴斯德又開始了研究實驗,這時,他們發現“新大陸”了。他用陳舊培養液給雞接種,雞卻未受感染,好像這種霍亂菌對雞失去了作用。這是怎麽回事呢?巴斯德順藤摸瓜,終於發現,因空氣中氧氣的作用,霍亂菌的毒性便日漸減弱。於是,他把幾天的、1個月的、2個月和3個月的菌液,分別註入健康的雞體,做壹組對比實驗,雞的死亡率分別是100%、80%、50%和10%。如果用更久的菌液註射,雞雖然也得病,便卻不會死亡。事情並未到此結束,他另用新鮮菌液給同壹批雞再次接種,使他驚奇的是,幾乎所有接種過陳舊菌液的雞都安然無恙,而未接種過陳舊菌液的雞卻死得凈光。實踐證明,凡是註射過低毒性的菌液的雞,再給它註入毒睡足以致死的雞霍亂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勢輕微,甚至毫無影響。

預防雞霍亂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從這壹偶然的發現中,導致了他對減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確認,使他產生從事制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設想。雖然在他這前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但有意識地培養制造成功免疫疫苗,並廣泛應用於預防多種疾病,巴斯德堪稱第壹人。

“意誌、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誌將為妳打開事業的大門;工作是入室的路徑;這條路徑的盡頭,有個成功來慶賀妳努力的結果……只要有堅強的意誌,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壹天”,這是巴斯德關於成功的壹段至理名言。

壹天,他壹邊喝茶,壹邊看著那壹動壹動的壺蓋。他看看爐子上的壺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靈感來了:茶水要涼,倒在杯裏;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從汽缸裏也“倒”出來呢?

這樣想著,瓦特立即設計了壹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壹。這關鍵的地方壹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裏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壹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壹個皮革商喜歡釣魚,他經常去的地方是紐芬蘭漁場。有壹年冬天的壹個早晨,皮革商又來到了這個漁場。也許是因為頭天晚上下過大雪,那天天氣很冷,颼颼的風刮在臉上像刀割壹樣。皮革商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在結冰的海上鑿了個洞,然後開始釣魚。他看到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釣的魚壹放到冰上很快就凍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魚過個三五天也不變味。難道食物結冰就可以保鮮?皮革商這樣問自己。他開始了試驗。經過多次探索,他發現不僅魚類在冰凍條件下可以保鮮,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這樣做。他決定制造冰凍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