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江西省上饒是個什麽樣的地方?經濟產業是什麽呀?

江西省上饒是個什麽樣的地方?經濟產業是什麽呀?

上饒市轄上饒、廣豐、玉山、婺源、弋陽、橫峰、波陽、余幹、萬年等10縣和信州區,代管德興市。面積22791平方公裏。人口660萬。上饒地理位置在北緯27?34'-29?34',東經116?13'-118?29'之間。全境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18.2?C,年降雨量為1600-1800毫米,年無霜期為251天-274天。境內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分溫熱、溫和、溫涼三小氣候區,具有春秋短、冬夏長的季候特點。

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鄰浙江,西接安徽,南連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壹門戶”的稱謂。浙贛鐵路穿境而過,皖贛鐵路,橫南鐵路縱橫交錯;320、206國道和311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南北,百十裏內有四個機場。交通通訊極其便利。

上饒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牽江浙、出滬寧、攜八閩、達粵桂,貨暢其流,人行其便,鑄就了發展大商貿大流通的黃金寶地。力轉向進城務工,為創辦各類企業提供了充足的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儲備。

上饒古屬揚州,春秋為吳越之地。自東漢建安年間析豫章郡地設置鄱陽郡(析余汗地置上饒縣)以來,已有1700多年歷史。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上饒的政區設置幾經變動。晉時,鄱陽郡改為信安,南朝改吳州,隋朝改饒州;明朝分設饒州府、廣信府。新中國成立後,設上饒專區,後改上饒地區;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撤消上饒地區改設上饒市。

上饒是壹方熱土。境內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中國最早的陶器。證明了壹萬多年前,人類祖先就在這裏定居、勞作和繁衍。

吊桶環耕作遺址發掘的稻種,確認了這裏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壹。

上饒境內,僅新石器時期與商周文化遺址就達48處。現發掘保存文物19000余件。

上饒位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7~18.2攝氏度,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光照充足,無霜期平均達244天。

上饒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南部與福建交界,綿亙著武夷山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7.7米,是大陸華東第壹高峰。中部懷玉山山脈,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中國著名景區三清山的中心地帶。北部贛皖邊境的鄣公山及黃山余脈,大部為低山和丘陵。間有連片的小盆地。西部江河縱橫,湖泊星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鄱陽湖平原。

上饒四季分明,風光秀麗。中部三清山方圓二百裏,雄奇峻秀,塵絕人寰,素有“江南第壹仙峰”的美譽。

南面龜峰,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贊為“江上龜峰天下稀”,又被遊客譽為“天下盆景”。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樹古溶洞古建築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橋流水,壹派恬靜的田園風光,遊人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被列為中國南方唯壹的文化旅遊示範縣。

還有鄱陽湖的萬傾波濤;葛仙山的道觀香火;鴛鴦湖的嬉水鴛鴦;無不美倫美奐,令人由衷贊嘆造物的鬼斧神工與對這片土地的偏愛。

上饒還是壹座資源寶庫。地下地表資源極其豐富。

全市有耕地607萬畝,其中流灌面積占80.6%;水域421.69萬畝,可供養殖的水面達160萬畝;牧草地0.31萬畝;加上氣候溫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發展農牧水產得天獨厚。

有林地1911.5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3100萬立方米。林木植物120科,272屬,629 種; 除了松、杉、毛竹等優質用材林外,還有大量的國家珍稀樹種銀杏、羅漢松、黃杉、水杉、柳杉、紅豆杉、白豆杉、水清樹、蓮香樹、香果樹、楠木、花櫚木等。

藥用植物如黃連、黨參、厚樸、石耳、靈芝、鉤藤、杜仲等,總數達216種。

野生動物有300多種。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的有黃腹角雉、華南虎、雲豹等,還有崇安髭蟾、揚子鱷、大鯢等壹秕珍稀動物;近年在婺源發現的黃角噪眉,引起了聯合國有關組織的高度重視。

地下已探明的工業礦藏達70余種,銅、銀、金、鈮鉭、磷等礦產儲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銅儲量占全國儲量的16.8%,亞洲最大的銅礦德興銅礦就在上饒境內。黃金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80%,鉛、鋅、磷、蛇紋石、硫鐵礦等均居全省首位。另外,黑滑石、膨潤土、珍珠巖、花崗巖、大理石、硯石、葉臘石、水泥灰巖等的儲量也極為可觀。

上饒境內江河縱橫,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占有量3812立方米,畝均占有量度4925立方米,均高於全國全省水平。

依托華東大電網,上饒電力供應充沛。隨著大坳和下會坑等大型水利樞紐的建成投產,上饒已徹底消除了能源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隨著當地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大批的青壯勞力轉向進城務工,為創辦各類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儲備

交通便捷。浙贛鐵路復線、皖贛鐵路、橫南鐵路和320國道、206國道、311高速公路東西橫貫,南北穿行;加上四條省道和數百條縣鄉幹道交織成網。百十裏內有四個機場。信江、樂安河、昌江三條水系自東向西在波陽匯合註入鄱陽湖,溝通23條航道,北出長江,內河湖泊通航壹千多公裏。水陸空立體交叉組成網絡,進出上饒極為方便。

郵電通訊暢通。市縣區鄉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實現長途傳輸數字化;開通了8100長途程控交換局,3400公裏的光纜聯接城鄉。GSM數字交換機和DDN數字數據網,電視電話會議、NO.7信令系統、同步定時系統、電視監控系統、信息服務系統、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通信網等,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的服務平臺。

科技進步。按照“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和“創新、產業化”的原則,有關部門積極組織科技攻關,全市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55項,省以上科技進步獎105項,科技成果推廣獎5項;國家“星火獎”54項。申請國家專利500余件。全市擁有科技專業學會402個,會員8000余名。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770個,會員11300人。目前,全市***有專業技術人員74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科技人員2000多名。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作用日顯突出。

文化繁榮。全市有文化館13個,圖書館12個,博物館14個,電影院49個,文化中心292個,電影放映隊196個,民間職業劇團426個,農村圖書室3400個。全國文化先進縣1個,全省先進縣2個,百強文化站23個。

改革開放以來,上饒憑借“八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出現全面增長的強勁勢頭。

工業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屬、建材、食品、輕紡、機電為支柱的五大行業。德興銅礦、永平銅礦、弋陽銅礦、上饒縣銅礦、橫峰鉭鈮礦、萬年銀金礦、萬年砂金礦、大茅山金礦等壹批大中型采礦企業的崛起,展示了采礦業、礦產品加工業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生產水泥、水泥制品、建築陶瓷、石棉制品為主的建材業,產品已有十大類50余種,生產企業600多家。

機電行業已有汽車、電工電器、儀器儀表、農機、軸承、石化通用、礦山機械、食品機械等八大類。其中照相機、客車、電磁線、交聯電纜、電度表等六類產品已顯示出規模效益;相機、客車、軸承等產品已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鳳凰牌照相機已是國產相機第壹品牌;上饒牌客車;方圓牌圓筒漆包線被認定為江西省名牌產品,上字牌電度表為省免檢產品;長風牌焊條、焊絲為全國焊條行業首秕推薦產品。

依托豐富的糧油資源發展起來的食品工業更是壹派興旺。其中國家中型企業有5戶,年利稅過千萬元的5戶,過億元的壹戶。月兔牌香煙、全良液牌白酒、大鄣山牌茶葉、饒州牌白酒、萬年貢米、相繼成為江西省名牌產品。德興異VC鈉有限公司開發的食品添加劑,產量占全國壹半以上,出口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三。婺源開發的有機茶,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2000年度出口量占歐盟各國總銷量的70%以上。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圍繞優質稻、生豬、肉牛、特種水產、茶葉、茶油、蠶桑、葛業、鰻魚、果業、竹業、烏黑雞等主導產業,興建規模生產基地。全市已建農業企業935個,各類產業化組織146個,帶動農戶50.8萬戶;基地種植面積達70萬畝。全市種植業優質品率達80%以上。創制國家A級綠色食品9個;湧現出廣豐卷煙、白銀鵝、萬年珍珠、貢米、婺源茶葉、荷包紅鯉魚、鉛山鰻魚、橫峰葛粉、德興茶油、波陽銀魚、余幹烏黑雞、藜蒿等大批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的名優產品;年出口金額達1.38億美元。昔日的魚米之鄉,正在成為沿海大中城市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旅遊業正在崛起。上饒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又位於安徽黃山、福建武夷山、浙江千島湖以及江西的廬山、三清山、龍虎山等著名旅遊景點的交通中心地帶,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許多旅遊景點得以開發,旅遊設施不斷完善。

現有的景點有:國家級景區三清山、龜峰,南巖佛窟、葛仙山、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鵝湖書院、婺源田園風光、靈巖洞國家森林公園、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閩浙贛革命舊址、上饒集中營等等。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城市商業、旅館業、交通運輸、以及文化娛樂業都呈現大幅增長的勢頭。

上饒民風淳樸,自古有喜迎八方來客的傳統。近來,當地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提出進壹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上饒作為江西“東大門”,具有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資金、科技、人才、信息流動的良好區位優勢,以及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綜合成本低廉的比較優勢,用“攻堅”的思路、辦法推進對外開放。加速建設開放、文明、發展的上饒。要通過“開放攻堅”,加強招商引資,吸引八方賓客,實現投資多元化。圍繞這個目標,全市上下協力改善投資環境。投資9.6億元建立市級工業園區,築巢引鳳。2001年僅用於信州區道路改造的資金就達2.94億元,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成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為來饒投資的客商提供優質服務。在政府的引導下,國內外客商看好上饒這塊風水寶地,壹個投資上饒***謀發展的熱潮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