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從《政治尺度》學到了什麽呢?
在人們熟悉的輿論場中,政治正確是壹個貶義詞。
畢竟這個詞匯,本身就是美國右翼創造出來用來嘲諷左翼的。
現今的政治正確壹詞,最早使用於美國上個世紀的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是美國右翼對左翼的壹種反擊用語。但這壹詞匯的源頭,還能追溯到蘇***時期,比如美***內部,就使用政治正確壹詞來形容那些緊跟斯大林路線不願改變的美國黨員,當時這些人覺得,偏離了斯大林的路線,好像就是壹種錯誤。
90年代初,蘇聯解體,人們還懷揣著對蘇聯的恐懼,政治正確壹詞正是在這壹背景下流行起來的,美國右翼逐漸將這壹詞匯擴大到對整個左翼自由主義陣營的使用上。
美國左翼關於政治正確的訴求,本身有正當的壹面。
左翼的主張,是為弱勢群體爭取更平等的權利。包括種族、女性、兒童、貧困人口、性少數群體等等。
在具體問題上,他們主張禁止對弱勢群體使用歧視性語言,如不能稱呼黑人為「nigger」(黑鬼),而要稱「African American」(非裔美國人);此外,還要在公***政策上對弱勢群體給予壹定的扶持,比如在大學錄取上,非裔美國人的錄取標準相對就要低壹些。
這些都是很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的,對弱勢群體的同情與幫助,是每壹個現代公民應有的政治素養。
但是這種扶持的力度究竟該多大?人們普遍能接受的政策範圍是多少?過多的幫助是否會造成新的不平等?
以2009年普林斯頓的壹項研究為例,研究指出,在進入美國頂尖名校的標準中,假設非裔美國人的SAT分數為n,則西班牙裔(即拉美裔)的分數需要n+180分,白人需要n+310分,亞裔需要n+410分。
這種差距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接受範圍,2016年,亞裔美國教育聯盟(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針對這種錄取不平等,便投訴了耶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