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機電腦如何更新配置?
這裏有壹份“老電腦升級的土味良方”,教我們認準老電腦的性能瓶頸,對陣下藥,也許幾百元的投入,就能讓妳的“老夥計”煥發青春,越跑越快。值得壹提的是,有些時候這些招數對妳的老款筆記本電腦同樣適用。
01
固態硬盤升級:感知最明顯
判斷方法
打開任務管理器並觀察磁盤使用情況,若磁盤占用率經常出現100%,且速率普遍比較低,那麽基本就可以判斷是磁盤性能拖了後腿。
升級方案
目前4、5年以上“機齡”的臺式機大多數仍使用的是機械硬盤,它的優點是容量大價格便宜,但由於磁盤的機械結構,在隨機讀寫時磁盤的磁頭要多次尋道,導致隨機讀寫性能較差,也就是說機械硬盤讀取小文件的能力會比較弱。
而在日常使用時,小文件的隨機讀寫又是高頻常用的場景,所以羸弱的隨機讀寫性能會拖累了整體的使用體驗。相比之下,固態硬盤不論是順序讀寫還是隨機讀寫,都要遠遠快於機械硬盤。所以,給老電腦加裝壹塊固態硬盤,能大幅度提升日常的使用體驗。
固態硬盤在讀寫性能上有較大的優勢
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盤有兩種接口:SATA和M.2。SATA是硬盤接口的標準規範,也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盤接口,目前主流的2.5英寸固態硬盤以及機械硬盤都使用這種接口,但它的理論傳輸帶寬只有6Gbps,同時價格也會相對較低。相比之下,M.2接口的體積更小巧,接口傳輸性能更快,需要註意的是,目前有SATA和NVMe兩種協議,接口上有區別,SATA協議壹般使用B key和B&M key接口,走的是SATA通道,帶寬較低,而NVMe協議壹般使用M key接口,走的是pci通道,帶寬較高。
選購時要註意接口
這些接口和協議看上去很復雜,但在選購上其實並不難。大部分老的臺式機基本都在使用SATA接口,只要預留了2.5英寸硬盤位和電源線,用戶就可以直接加裝,即使沒有2.5英寸硬盤位,也可以通過購買2.5寸轉3.5寸硬盤架來解決這個問題。
升級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盤選擇要稍微復雜壹些。如果有m.2接口,先要判斷接口協議(SATA和NVMe),然後再確定兼容尺寸(2242、2260、2280);如果沒有m.2接口,可以把光驅拆掉,並安裝光驅位硬盤托架進行加裝,當然,也可以直接把機械硬盤替換掉。
閃迪加強版、三星860EVO
推薦理由
老款電腦普遍使用SATA3的接口,這個接口雖然兼容性強,但它的帶寬只有6Gb/s,換算下來就是750MB/s。推薦的這三款固態硬盤,它們的讀寫速度均在500MB/s上下,速度足夠優秀的同時,也沒有觸碰到帶寬的瓶頸。除此之外,優秀的主控和顆粒也增強了硬盤的穩定性,接近於1元每GB的售價也非常親民。
02
內存條升級:操作最簡單
判斷方法
打開壹些日常高頻使用的軟件,並在任務管理器中觀察內存占用情況。若占用比較高,那麽就需要加裝額外的內存條。
升級方案
內存升級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只需要三步:第壹步,借助硬件檢測軟件查看自己電腦的內存品牌、規格和頻率;第二步,購買同品牌、同規格和同頻率的內存條;第三步,直接安裝即可。
舉個例子,利用魯大師軟件查看內存條信息,參數為金士頓/DDR4/2666/8GB,那我只需再買壹根完全相同的內存條組成8G×2的雙通道,就不會出現兼容性的問題。但需要註意的是,壹般的電腦主板上都會有4個內存插槽,並且插槽的顏色會有區別。如果我們要組內存雙通道的話,那麽就要把內存條插入相同的顏色插槽中。
內存插槽的顏色有區別
如果買不到完全相同的內存條該怎麽辦?不同品牌的內存條壹般來說是可以混用的,但也不排除存在壹些兼容性上的問題;不同頻率的內存條插在同壹塊主板上,主板會降低速度更快的內存條以匹配較慢的內存條;內存容量不同則雙通道不成立,性能上會有所損失。也就是說,雖然兩根內存條可以選擇不同品牌,但或多或少都會有壹些細微的性能損失。
推薦產品
威剛萬紫千紅、金士頓駭客神條
推薦理由
內存條的選購並不難,壹般來說只要插槽和頻率買對就可以了。這裏推薦威剛萬紫千紅系列,這款內存條主打中低端市場,穩定性較強,同樣也是很多品牌機的選擇;金士頓駭客神條的性能則更強壹些,產品的選擇更為多樣化,甚至還有機會買到帶RGB燈條的內存。
03
散熱升級:最容易被忽視
判斷方法
長時間運行大型軟件,觀察任務管理器中CPU主頻情況,如果在運行壹段時間後出現了明顯的降頻,那麽很有可能是散熱出現了問題。
升級方案
電腦在運行壹段時間後,CPU與散熱器銅管之間的矽脂很有可能變幹,熱量無法及時傳導出去,就會出現降頻,導致電腦變卡。而對於那些6、7年高齡老電腦來說,矽脂變幹幾乎是必然的,但這壹點很容易被忽視,所以及時更換矽脂是很有必要的。
矽脂方面,如果是散熱較大的高端CPU,那麽盡量選擇導熱系數較高的高端矽脂;如果是散熱較低的低端CPU,那壹般的矽脂也基本夠用了。
如果電腦搭載的是壹些高端的CPU型號,低端風冷散熱可能無法很好地排出熱量,這種情況下塗矽脂就沒用了,必須要更換更高端的風冷或者水冷。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許多PC管理軟件都有“節能降溫”模式,雖然能有效降低電腦CPU溫度,但本質上就是主動降低主頻、犧牲性能來換取低功耗和低發熱。
推薦產品
信越7921、ARCTIC MX-4
推薦理由
壹般來說,現在購買散熱器時都會贈送壹包矽脂,但這種矽脂的導熱性能並不是很好。所以在此推薦了兩款性價比較高的矽脂,它們的導熱系數都在6.0W/mk左右,能夠滿足大部分散熱需求。
04
CPU和顯卡升級:最無奈的選擇
判斷方法
如果上述升級都沒有明顯的效果,或者目前的性能明顯不夠用,那麽就要考慮升級核心配件:CPU和顯卡。
升級方案
由於CPU涉及到主板CPU接口和芯片,所以盡量選擇同代CPU中的高端產品。舉個例子,老電腦搭載了壹塊LGA 1150針腳的B85主板,配置了i3-4130,這種情況下可以把i3-4130升級為同代的i7-4770以提升CPU性能。但需要註意的是,因為產品叠代升級的關系,i7-4770的性能肯定不能與最新的i7處理器相提並論。
相比於CPU,顯卡的升級就比較簡單了。在大部分情況下,顯卡都可以通過軟件調整運行的頻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超頻”,而且大多數的顯卡都能通過超頻獲得10%-30%的性能提升。如果超頻後的顯卡還是不能滿足需求的話,那麽可以在電源額定功率的承受範圍內選擇壹張性能更強勁的顯卡。
由於核心配件的升級往往是整套系統中價格最高的,而且由於電子產品叠代的關系,大部分核心配件升級的付出和收益並不是正比,所以CPU和顯卡的升級往往是最無奈的選擇。
推薦產品
RTX2060 Super具備光線追蹤和CUDA的功能,能夠滿足主流的大型遊戲、視頻剪輯和渲染的需求,而且這張顯卡的功耗在175w左右,基本與類似GTX760、GTX560Ti和GTX460這樣的老顯卡相當,省去了升級電源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