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求5條新聞+評論 評論200字及以上!

求5條新聞+評論 評論200字及以上!

媒:壹旦政治命令下達,朝鮮或在兩周之內開始進行核試驗

東京消息據日本讀賣新聞12月28日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朝鮮問題研究小組對衛星照片加以分析後公布結果稱,位於朝鮮東北部鹹鏡北道豐溪裏的地下核試驗場正在進行核試驗準備工作。壹旦政治命令下達,在兩周之內可能開始進行核試驗。

該研究小組把今年3月到12月13日期間用衛星拍攝的7幅照片進行比較,發現始建於2009年的核試驗用坑道受大雨和臺風重創後嚴重損害,不過據分析稱,到11月中旬修復工作已經完成。

此外,地下坑道入口11月中旬之後出現漏水現象,排水系統可能存在問題。如果坑道內積水加深的話,不排除會對核試驗器材造成損害。

時事點評請大家註意這壹段文字,

該研究小組把今年3月到12月13日期間用衛星拍攝的7幅照片進行比較,發現始建於2009年的核試驗用坑道受大雨和臺風重創後嚴重損害,不過據分析稱,到11月中旬修復工作已經完成。

我們知道,朝鮮進行衛星發射是在12月12日(12月中旬),而如果“上述分析結論”正確的話,那麽,也就是說朝鮮在12月中旬“頂著各方面的壓力”堅持發射衛星之前,該基地其實已經具備“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基本條件”、至少是“可以擺出核試姿態”的條件。

●中東局勢(特別是敘利亞局勢)正在“異常復雜地演化著”

而基於我們的觀察,毫無疑問,在朝鮮“於12月中旬堅決發射衛星(其實就是進行遠程彈道導彈實驗)”並“為新壹輪的核試驗做好相關準備”的背後,是中東局勢(特別是敘利亞局勢)正在“異常復雜地演化著”。

而對“這種演化”的“異常復雜性”,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給出這樣的描述:

●再談絕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敘利亞”是個“國際社會”可以用之去實質性消耗“西方利益(西方資本)”的“戰略消耗點”

第壹,在“形勢已經發展至今”的情況下,如果仍然有那麽壹點兒戰略層面的綜合判斷力的話,就絕不會想當然地“繼續”認為“敘利亞”是個“國際社會”可以用之去實質性消耗“西方利益(西方資本)”之戰略資源的“戰略消耗點”。

第二,半年以來、“方方面面”圍繞敘利亞這個“國際社會”的“大多數”之中東***同利益的“止損點”所進行的長時間角力、特別是這種角力已經呈現出的鐵的事實,應該已經足以證明壹點,那就是:

在“相對公平、且非暴力”的“安南方案”事實上已被(阿盟,主要是遜尼派國家)所遺忘,且巴勒斯坦哈馬斯強硬派在突然升級的巴以沖突中遭受重創、從而令“國際社會”面臨著“埃及穆兄會或也妥協”的緊要關頭,如果以“中俄”為核心的“國際社會”、特別是作為核心之壹的、在“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或“敘利亞阿薩德勢力”身上有更多顯性利益的、從而基於其核心利益“在敘利亞問題應該做得更加堅決”的俄羅斯、再不果斷出手打破“敘利亞之亂”這壹日益被“西方利益(西方資本)”用來進行“戰略騰挪”、並“極大消耗國際社會”之“戰略資源”的“戰略消耗點”、從而繼續無視所謂“時間陷阱”的客觀存在與巨大危險的話,那麽,妥協之後的埃及穆兄會政府,或將令“以遜尼派為主的阿盟”空前壹致地加入對敘利亞、特別是伊朗的制裁陣營、繼而令“西方資本”有機會隨時註入“文明的戰爭(伊斯蘭宗派之間的沖突--主要是用於中東局勢;或基督教與非基督教之間的沖突--主要用於整合西方利益內部矛盾、並激化南北矛盾)”這壹巨大變量,伺機促使“金融防火墻”距離“成型”更加前進壹步、而且是跳躍性的壹步。

搜索網上關於“綠領巾”的信息發現,在近十年以來,南京、寧波、甘肅、西安、大連、北京、上海、宿遷、沈陽、新疆、天津、江西、重慶、合肥的小學中均出現過低年級學生戴“綠領巾”的新聞。而這壹話題從2003年引起關註,至今已有8年。對於“綠領巾”的討論和爭議也不絕於耳。“綠領巾”曾被賦予三種標示:少先隊員預備期;兒童文明誌願者;差生。

在2004年11月,甘肅的“綠領巾”事件引發爭論,最終以團中央全國範圍徹查綠領巾為結尾。

近期的“綠領巾”事件,雖然時隔7年之久,卻幾乎是2004年的“綠領巾”事件的翻版,起因經過結果基本相同。不過信息的傳播速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加上公眾的時事參與度增強,因此,此次“綠領巾”事件較之前出現了更多的討論和爭議。公眾通過媒體評論、微博、論壇等途徑積極參與到事件的傳播中來。

近日,看了《文翠》報上兩則小新聞,感觸很深。

壹則新聞是:某城市的大路上,壹位七十來歲的老人突然摔倒在地,當時有六個路人看到,但誰也不敢上前,半小時後急救車來了,醫生發現此老人剛剛死亡。另壹則新聞是:壹位億萬富翁花了六千萬左右的資金,在村中修建了五十多棟小洋樓,讓全村人都免費住起了現代化的洋房,且給每戶每月分配千元左右的生活費。

從第壹則新聞中,我看到了人世間冷如冰霜的“冷漠”。是什麽讓我們面對昏迷不醒的老人無動於衷?是什麽讓路人害怕得不敢上前?我們不得而知。於是我思索,也許老人的急救藥就在口袋裏,只需我們走上前拎開瓶蓋,倒出幾粒藥丸,壹條鮮活的生命就不會在我們眼前長眠不醒;也許只要好心的人及時把她送到醫院急救,那位老人就不會在我們的眼皮下走向天堂的路。也許,這位老人只需喝壹口水,她就能順過那口氣來。遺憾的是,也許不成立。

如果我在當場,我會不會走上前呢?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盡我所能去幫助的,理由有兩個:壹是八年前我曾經在人煙無跡的公路上出了車禍,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是路人把我及時送到了醫院,醫生說,如果遲半小時的話,或許我的血會流幹,我慶幸我遇到了好心的路人,說句子不誇張的話,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好心的路人給的,於情於理,我沒有理由拒絕向好心人學習。另壹個讓我走上前的理由是:我父母都是七十開外的老年人了,有時飯後或是晴天也會單獨去外面散散步,訪訪客,盡管他們現在的身體都很健康,但誰都不敢說會出個萬壹的狀況,如果我父母在大路上突然昏倒的話,我希望他們能遇到好心人的好心幫助,當然,我希望父母天天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我想,天下所有的孝順兒女都有如此美好的希求吧,但誰又能保證我們的父母不出壹點萬壹的情形呢?

在第二則新聞中,我找到了久違的“良心”。不管這位億萬富翁的錢財是如何來的,他能做到大方出資近億回饋社會,這種善舉是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所欠缺的。如果所有的富人都能象此億萬富翁壹樣,我想我們的社會離***產主義真的不遠了。很可惜的是,我們村離這位善行的億萬富翁的村莊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