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會聖火怎麽點燃?
答:燃料用的是99%以上純度的丙烷歷史上的奧運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為了能在火炬傳遞路線範圍內,滿足環境溫度的要求。其次顏色也是壹個考慮,丙烷燃燒後火焰是橙色,具有較好的可視性。且價格低廉,常用,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燃燒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沒有其他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二.如何點燃的?
答:從鉆木取火到電子點火,人類取火的方式越來越先進,但是采集奧運火種的原理卻並不高深,因為只有用傳統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奧運聖火的純潔,象征古奧運會傳統的傳承。采集奧林匹克聖火的唯壹方式是利用凹面鏡集中陽光,產生高溫引燃火種。凹面鏡取火的原理非常簡單,在我國很多陽光充足的地區也用凹面鏡燒水做飯。
聖火點燃後,火種被置於壹個古老的火種罐中由首席女祭司帶到古代奧運會會場內的祭壇,點燃第壹名火炬手的火炬,隨後開始它前往奧運會主辦城市的行程。
由於設備原理簡單,但對於陽光有壹定的特殊要求,而且女祭司只有三次采集聖火的機會,所以壹旦取火儀式當天遇到惡劣天氣,就需要更改聖火采集時間或采用備用火種,備用火種壹般在彩排時就已提前采集。例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火種采集的關鍵時刻烏雲密布,導致取火失敗,不得已采用前壹天彩排儀式上取到的火種代替。
三.為啥要由最高女祭祀點燃?
答:這和古希臘的傳統有關。在希臘神話中,火是赫菲斯托斯的神聖象征,是普羅米修斯從宙斯手中偷得贈送給人類的禮物。因此在每個古希臘城邦的中心,都有壹個燃燒長明聖火的祭壇,而城邦居民每家每戶也都有長明聖火,以供奉女竈神赫斯提亞。在古奧林匹亞城的議事大廳有壹個供奉赫斯提亞的祭壇,祭壇的聖火是用凹面圓盤或鏡面聚焦太陽光點燃的。聖火永不熄滅。凹陷的光滑平面能夠將陽光匯集到焦點,最高女祭司將火炬伸到焦點處,就能夠將其點燃。
四.如何防止被熄滅?
答: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將歷時130天,傳遞總裏程約13.7萬公裏。在這漫長的“旅途”中,聖火會在壹只只火炬間接力傳遞。那麽我們將怎樣保證整個火炬接力過程不出紕漏呢?
首先我們來看火炬,北京奧運會火炬長72厘米,重985克,在工藝上采用輕薄高品質鋁合金和中空塑件設計,下半部噴塗了高觸感塑膠漆,手感輕盈舒適且不易滑落;每支火炬的燃燒時間15分鐘,這對於傳遞過程已經足夠,因為每屆奧運會火炬手數量和傳遞距離有所不同,此次傳遞每天將有208名火炬手參與傳遞,壹般每個火炬手傳遞200到400米,整個過程不會超過十分鐘。
130天的過程中,有33天屬於境外接力,5月4日後聖火將回到中國大陸,繼續其在內地進行97天的旅程。4個多月裏,聖火將“光臨”我國的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13個城市和地區,地理環境差異性較大不說,難保不碰上刮風下雨,火炬的火焰會受到影響嗎?
當然不會。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在燃燒穩定性與外界環境適應性方面,達到了全新的技術高度,能在每小時65公裏的強風中和每小時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燒,最低零下6℃到最高45℃的溫度變化也不會對其燃燒產生影響。據悉,該火炬令人驕傲的內部燃燒系統是由航天科工集團自主設計研發,由於涉及軍工技術,火炬燃燒技術被視為北京奧組委的核心機密。
另外,火炬火焰在零風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強光和日光情況下均可識別和拍攝,也就是說,不能到達現場為火炬手加油的朋友可以在電視機前看到清晰的火焰。這是因為丙烷產生的火焰呈亮黃色,火炬手跑動時,飄動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非常醒目。丙烷是壹種無色無味且價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可以適應比較寬的溫度範圍,近幾屆奧運會都用丙烷等混合氣體做燃料。
北京奧運會的“綠色奧運”理念在火炬上也能夠得以體現。北京奧運會火炬的外形制作材料均為可回收的環保材料,而丙烷作為壹種碳氫化合物,在燃燒後主要產生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同樣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