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 屍體加工廠可以個人去參觀嗎?
--------------------------------------------------------------------------------
手術刀劃過皮膚,並沒有鮮血流出來——這不是手術,而是遺體解剖。
這是壹具經過甲醛固化處理的男性遺體,血管和神經在刀下裸露出來,沒有生命的軀體,灰白僵硬。
“不要拍他的面部。”壹位女技術人員的手術刀停下來,把被解剖者的頭部轉向另壹邊,同時對舉起照相機的記者說。“暴露解剖前的遺體面部信息,公司是不允許的。”另外4個人在這具男性遺體的腳、臂、腹部等部位精雕細刻,用刀的手嫻熟、冷靜,神情專註於刀下的器官組織,沒有看記者壹眼。
這也不是醫學院校的解剖教研室,而是馮·哈根斯生物塑化(大連)公司的人體解剖車間。
在這個150平方米的車間裏,20個解剖臺壹字排開,從胎兒到各年齡段的成人遺體正在按人體生物塑化標本的不同要求被解剖或肢解,暴露出血管、神經、肌肉和骨骼。
“他們是在進行解剖和‘清理’工作,即把皮膚剝去,並清除掉脂肪和結締組織,這是壹具人體生物塑化標本成形前的必備工作。”德國公民、董事長哈根斯先生向記者解釋,“我們的解剖工作人員幾乎都畢業於中國各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系,他們的解剖技術是壹流的!”
和任何壹家普通工廠壹樣,這裏需要的是嚴格的生產流程和工藝要求:“清理”每具人體標本平均需要1500-2000個小時的單位工作時間,而這僅是人體標本制作過程中的壹個環節,每位解剖技術人員的酬勞都和工作量密切關聯,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在1500元人民幣左右。
倚山傍海的大連高新技術園區作為國家級技術和產業創新的基地,吸引了不少媒體記者的眼球。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座投資1億多元人民幣的“屍體工廠”就坐落在這個園區七賢嶺壹個偏僻的所在地。
全球最大的人體標本加工廠
占地近3萬平方米的馮·哈根斯公司已經建成了壹棟6層樓的行政辦公樓以及壹個2000平方米的人體標本制作車間,這還不包括壹個1000平方米的地下原材料(遺體)保存車間以及人體標本固化車間。目前,該廠仍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挖地基堆出的黃土足有兩層樓高。
矗立在荒野中的工廠大樓有些形單影只,和稍遠壹些地方的高新技術企業廠房上的巨幅廣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巨大、實力雄厚的哈根斯公司甚至連壹塊廠牌也沒有掛。
10月13日,剛從漢堡回來的哈根斯董事長在大連公司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並陪同記者參觀了人體標本制作的全部工藝流程。
“目前,哈根斯公司研發、生產的80%都在大連分公司,這裏已經是公司全球業務的後方基地。”哈根斯指著桌上壹塊沙盤模型說,“在未來幾年,公司還要追加投資2000萬美元,建成2個研發辦公樓、2個人體標本制作車間,屆時,公司將達到全負荷運轉。”
哈根斯說,哈根斯生物塑化(大連)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人體標本生產基地,每年從國外進口100多具屍體,制作至少40具完整的各種造型的人體塑化標本。
曾任哈根斯公司首席運營官的大連醫科大學教授隋鴻錦告訴記者,1999年哈根斯在中國大連投資1500萬美元建廠後,公司即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人體標本加工廠,“記憶中,公司進口屍體最多壹次有100多具,最少壹次也有兩三具。每年都要進口幾次。”隋鴻錦道,“目前哈根斯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800萬美元設立了壹個研發中心。德國還有壹個分部,但主要負責人體標本展覽的運營。其實,哈根斯以前在德國以外的廠子都是手工作坊式的,並不成規模,技術要求也沒有達到現在的高度。大連工廠設立後,公司才達到了全球最大規模,標本制作技術躋身世界壹流。”
1995年,作為生物塑化技術鼻祖的德國海登堡大學教授哈根斯,應大連醫科大學隋鴻錦教授之邀來到大連考察,在此之前,隋鴻錦已師從哈根斯進行生物塑化技術研究1年半,成為哈根斯在中國惟壹的“嫡傳”弟子。
作為解剖學教授,隋鴻錦很快意識到生物塑化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價值,在他的全程策劃下,1997年,哈根斯斥資與大連醫科大學合作成立了國內首家生物塑化技術研究所,進行中國市場研發,隋鴻錦出任所長。
1999年,在國外已進行了數次“人體世界展”並引起巨大轟動的哈根斯在考察了廣州、上海、南京、大連、深圳等5座城市後,決定在大連高新技術園區投資創建全獨資外貿型企業馮·哈根斯生物塑化(大連)公司,並聘任隋鴻錦教授為公司總經理。
然而,僅僅1年後,隋鴻錦便辭職而去。據香港媒體報道,隋鴻錦是因為哈根斯頻繁從國外偷運屍體入境,擔心承擔法律責任,才低調退出。
隋鴻錦與哈根斯分道揚鑣後,創立了大連醫科大學生物塑化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00萬元人民幣,大連醫大是其主管單位。公司地點與哈根斯公司咫尺之遙,也設立在高新技術園區內。“其實隋在哈根斯公司的後幾個月已經在籌備自己創業,可能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是正常的。這是不是壹個道德問題,我不想說。”談到隋的出走,哈根斯的面色有些發紅。
哈根斯承認,隋鴻錦的出走對公司員工心理有壹定影響。“但公司生物塑化技術研發絕不會因為他壹人的離開而中斷。目前公司有3名化工專家進行多聚物的研究,他們都不是中國人,中國人目前並不掌握這項技術的核心部分。”哈根斯說。
據哈根斯介紹,目前,哈根斯大連公司的年利潤已占總公司利潤的70%-80%。所有人體標本都用於商業性展出,而不作為教學用品向醫學院校提供。公司已經形成了壹個屍體收購、加工、運輸和展覽的全球化網絡。
隋鴻錦說,哈根斯目前還沒有在中國辦展覽的打算,因為在中國辦展覽沒有在國外賺錢多。他只是把中國當成標本生產基地,因為中國的人力及原材料成本都低得多,不過通關困難這壹點倒是真的,人體標本的進出口在中國還是壹個法律空白。
剛剛在韓國漢城、釜山結束的“人體世界展”有300萬人次參觀,韓國展中人體標本的定型工作全部是在大連完成的,目前該展覽中所有的人體標本都已運至新加坡,並將於11月底在獅城再次展出。“大連公司正在做的人體標本都是為美洲展覽準備的,美洲展70%的標本解剖及制作都將在中國大連完成。”哈根斯說。
事實上,哈根斯正在德國舉行的另壹個人體展覽已經賺足了噱頭。展址位於漢堡市的紅燈區內,具體地點在原來的性愛藝術博物館。主辦方允許妓女和出租汽車司機免費參觀。
漢堡展剛剛開始就被德國天主教堂戴上了“淫穢”的帽子。哈根斯在展會上最新推出的壹件“展品”是壹名陰莖勃起的男子,這件作品被命名為“早起之鳥”。哈根斯對此作品的解釋是:這只不過闡明了壹個再簡單不過的生理現象。然而,壹具剝掉人皮的陰莖勃起的男人體標本還是令許多觀者瞠目。
但這絕不是哈根斯最驚世駭俗的作品。
哈根斯給記者提供的壹份英文版“人體世界展”宣傳畫冊的封面是壹個手拎自己人皮的男性標本,“這是哈根斯最得意的作品,”隋鴻錦說,“不過絕不是最前衛的作品。”隋鴻錦打開手提電腦,點出壹幅人體標本圖,“這是壹個正在手淫的巫師造型,巫師手捧的肝臟被做成了壹個生殖器。”
遺體:流水線上的產品
到目前為止,哈根斯已經在日本、韓國、奧地利、比利時、瑞士、德國、英國等7個國家的20個城市進行了“人體世界展”,幾乎每壹次展覽都引起巨大轟動,哈根斯自稱迄今已有1300萬參觀者觀看過這個展覽,僅德國就有400萬人。據國外媒體報道,展覽期間,平均每天有1名沒有心理準備的觀眾當場暈倒。
外界盛傳哈根斯通過全球巡回展已經賺取了8億美元,對此哈根斯諱莫如深。“我當然希望能賺這麽多,越多越好!”他大笑。按哈根斯對記者介紹的平均每張門票10歐元計,1300萬人次的參觀收入已經足夠可觀。
目前哈根斯公司的主要投資在中國大連和吉爾吉斯斯坦,大連已投入1500萬美元,預計5年內再追加2000萬美元,吉爾吉斯斯坦也投入了800萬美元。
“這是考察了全球的生物塑化工廠後,我的財務顧問給我的建議。”哈根斯說,“我喜歡中國,因為我在東德出生並生活20年,我對社會主義國家有很深的感情。”
哈根斯的英文翻譯劉曉峰告訴記者,其實,也並非每壹次展覽都賺錢,每次展覽的成本都十分巨大,有的人體標本的造價達到十幾萬元人民幣,展覽結束之後的標本清理及運輸費用也很驚人。“去年在維也納的展覽就賠了,2002年3月在英國展出時,壹名極端宗教主義分子在展廳狂砸,部分人體標本被毀,公司損失很大。”劉曉峰說。
自1993年哈根斯發明了生物塑化技術以後,其巨大的市場價值及在生物標本保存上的廣泛應用前景,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地醫學院校及投資商的關註,目前,世界上已有40個國家的400所大學在進行該項技術的研發。
這家公司強調的“我國屍體來源充足,用於制作塑化標本的化學原料及設備費用低於國外2-3倍”,正是哈根斯將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重要因素之壹。
遺體成為了工廠流水線上的加工產品,這對國內遺體捐獻誌願者來說,不啻壹個晴天炸雷。“我們決定死後捐獻遺體進行醫學科學研究,但絕不願意成為人體標本生產車間的產品,更不想被出售和展覽。”國內第壹個遺體捐獻誌願者組織“誌友組織”的總顧問阮先生對記者說。
我國目前還沒有壹部統壹的遺體捐贈法,只有衛生部和壹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遺體捐贈條例,著重強調的也只是捐獻前的自願程序,而遺體捐獻後的諸多具體操作環節,包括接收站工作人員的培訓、遺體保管、捐獻方和接受方的權利與義務等,還存在許多缺陷和空白。
上海大學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社會學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壹項社會事務事實上處於無人監管的真空狀態,公民的權利就會受到侵害。“即使是無人認領的屍體,也不意味著就喪失了所有相關權利。”
“人體”進出口應遵循什麽法規
“上百具浸泡在福馬林溶液中的屍體從大連海關入境?絕不可能!”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檢驗檢疫局壹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按照中國法律,對屍體入境有著嚴格的控制。
而哈根斯認為該公司的進出口業務遵循了國際慣例,並未違反中國法律。哈根斯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的進出關有海運、空運兩條路徑,也並不僅僅從大連市進出口。
醫用人體標本的進出口在許多國家目前確無明確的立法規範。目前,中國海關及檢驗檢疫部門可遵循的法規是《中華人民***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
今年8月26日,衛生部、國家質監總局聯合發出《關於加強醫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衛生檢疫的通知》。《通知》要求,任何單位或個人攜帶、郵寄、運輸醫用特殊物品出入境(含港、澳、臺地區),須提前30天到衛生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或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辦理準出入境證明,再持準出入境證明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申辦《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單》;檢驗檢疫機構憑衛生檢疫審批單受理報檢,經檢驗檢疫後,再發給通關單。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人體物質(指人的細胞、組織、胚胎、器官、人體標本、全血、血液有形成分、血清、排泄物、分泌物、附著物等)出境,則須按照《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到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辦理準出境證明。
10月10日,衛生部、國家質監總局再次聯合發出通知,強調不準涉及遺傳資源的人體物質隨意出境。凡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人體物質出境,必須按照《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到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辦理準出境證明後,方可到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記者從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及衛生部科教司了解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壹家從事人體生物塑化技術的生產廠家來辦理準出入境證明及《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單》。(稿源:揚子晚報)(作者:於津濤)(編輯:周健)
/1006/20031125-47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