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及案例5篇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及案例1
[教材簡解]
教材中,例題重點描述的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讓學生利用數數、幾十多來比較相應數的大小,在“試壹試”中再利用比較計數器所表示數的大小,揭示了其他兩種情況: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接著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學會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3、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4、德育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實際情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上以為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理念,在教學中註重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抓住“位數”和“數位”的排列順序進行比較數的大小。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談話導入法和和引導發現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看壹看、說壹說、比壹比等活動,觀察、思考、討論、練習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輔助驗證,幫助學生獲取有關數比較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匯報壹下?(指名說)
2、剛才——×小朋友說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麽妳們知道誰的年齡1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層次壹: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1)將數按數位分類
多媒體展示: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體顯示:
壹位數和兩位數比大小,學生口答,教師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顯示:
(3)練習並小結:
課件出示題目,指明學生口答,
妳發現了什麽?
小結: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層次二:例題,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1)、出示多媒體主題圖
教師講述故事:
在壹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後,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壹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壹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大白兔說:“我撿得多。”到底誰撿得多呢?妳能給他們當壹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為什麽?請妳把想法告訴妳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壹寫?
5、指名板書後讀壹讀。
6、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層次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1、多媒體顯示63○68: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3大。
2、試壹試(出示計數器)
(1)看著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說說妳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壹比哪個,哪個最小,去掉重復的,排壹排。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壹***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哪個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
猜猜各是什麽季節?各個季節的溫度也不同,看了計溫的溫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溫的數:2度、20度、35度。
(2)妳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遊戲:學生隨意寫壹個數。
(1)以小組為單位從小到大排壹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於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妳學得開心嗎?妳有什麽收獲?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及案例2
教學內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形很多。教材通過飛機、蝴蝶和_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它們***同的特征,再做剪紙實驗,然後揭示軸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使學生進壹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材中安排了壹些實際操作內容,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圖形的特征,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認識了壹些基本圖形特征。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壹方面可以加深對壹些已學過的圖形特征的認識,另壹方面,可以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壹些事物,並為以後進壹步學習數學研究壹些問題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壹、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壹步理解軸對稱圖形,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用折疊重合這樣的詞語準確地描述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2、能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確定它的對稱軸。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欣賞想象、操作發現等數學活動過程,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其空間觀念和審美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主動參與畫圖形的活動,感受圖形的對稱美。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學課件,剪好的樹葉、大樹、葫蘆、愛心和小衣服等。學生:彩紙3張、剪刀1把,直尺1把,學習材料1份。
教學重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簡單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判斷對稱圖形,做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老師在眼鏡店看到這樣壹副眼鏡,請妳檢驗壹下它是否合格,為什麽?(出示課件:不對稱的眼鏡)
生回答。師揭示”對稱”,並板書。
2、請看這幅眼鏡合格嗎,為什麽?(出示課件:對稱的眼鏡)
生回答。
3、這是壹只美麗的蜻蜓,妳看它對稱嗎?如果是哪裏對稱?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裏還見過這樣的對稱現象?
生回答。
5、老師也搜集了壹些生活的對稱現象,請妳欣賞壹下。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對稱現象,並配有音樂。)
6、它們美不美?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裏?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帶來壹個問題想考考大家,請妳仔細觀察:
(出示課件:對折之後兩邊完全重合)
8、妳有什麽發現?
生回答。師揭示“完全重合”,並板書。
9、妳能用雙手表示“完全重合”嗎?妳能用壹張卡紙表示“完全重合”嗎?生做,師評價。
二、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這張簡單的紙,老師可以把它變成很多漂亮的對稱圖形,妳信嗎?請
看老師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經準備好的大樹、葫蘆、小衣服等簡單的對稱圖形。)
2、妳們想做嗎?小手背後向前看,豎起耳朵仔細聽,我們壹起做壹個愛心。(課件演示,教師用紙演示過程)
第壹步:將紙對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適的位置畫出愛心的壹半。
第三步:沿著剛才的畫痕剪下來。
第四步:打開便是愛心。
3、請同學們準備好妳的學具剪壹個愛心。
生操作,師巡視。
4、展示學生的作品,並貼黑板上。
5、妳們真是了不起的藝術家,能剪出這麽漂亮的作品。我們把這樣的兩邊壹
樣的對稱叫做對稱圖形。
6、妳還能剪出其他的對稱圖形嗎?
生操作,師巡視。
7、展示學生的作品,並貼在黑板上。
8、打開妳手中的對稱圖形,請妳仔細觀察,妳首先看到的是什麽?
生:壹條折痕。
師:揭示“對稱軸”,並出示課件解釋對稱軸:它通常是壹條直直的虛線,並能向兩端延長。請畫出妳手中的對稱軸。
9、仔細觀察老師黑板的對稱軸和妳畫出的對稱軸,有什麽區別嗎?
生回答,師指導:當對稱軸在真實物體上時是畫不出延長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畫。而老師的作品是在紙上,所以能畫出延長的部分。
10、像這樣沿著對稱軸對折,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並板書。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下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課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斷:下面的圖形是對稱的嗎?如果是請畫出對稱軸。(課件出示)生拿出練習紙做題。
3、連線。
生回答。
四、回顧新知,總結提升
1、這節課的學習之旅即將結束,請回顧壹下這節課我們首先觀察了什麽?生回答。
2、通過剪壹剪的活動我們發現軸對稱圖形有個顯著特點:對折後兩邊都能完全重合,並且能留下壹條很明顯的對稱軸。
3、同學們感受到了生活中對稱的美,在課堂上也剪出了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此時妳們的心情美不美?讓我們帶著這份美麗的心情來欣賞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並配有音樂。)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稱軸
對折→完全重合
教學反思 :
本課的教學我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首先通過不對稱的眼鏡和對稱的眼鏡對比,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現象,再引入蜻蜓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它們***同的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說壹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接下來讓學生通過折壹折、畫壹畫、剪壹剪的活動發現對稱軸,由此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壹、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有疑問才能思考和探究。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心裏產生壹種懸念,進而達到以疑激學的目的。本節課壹開始,用生活中的眼鏡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現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對稱的美和價值。
二、搭建體驗探索的平臺,開展有序、有效的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本節課我在課堂上展開了觀察對稱圖形——發現特點——動手剪對稱圖形——欣賞與應用等壹系列有序的學習活動。例如:活動壹:觀察對稱現象,感知對稱圖形。活動二:動手剪對稱圖形,在活動中加深體驗。“剪壹剪”的活動,讓學生先自己探索剪對稱圖形的方法,並嘗試著剪壹剪。這壹活動的開展,激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欲望。
三、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樂趣。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數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驗數學的價值。因此根據對稱的物體給人壹種勻稱、均衡的感覺,壹種美感。我抓住對稱圖形的特點,精心設計:大紅的中國剪紙、美麗的蝴蝶、蜻蜓、中國的京劇臉譜、各種建築等圖片,師生壹起欣賞生活中壹幅副精美的對稱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接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對稱圖形,講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判斷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是否是對稱圖形,從而感受身邊的對稱圖形。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及案例3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能在實物和平面圖形中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壹些方法作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培養學生探索與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在認識和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對稱的美。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壹、從生活現象引入教學
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我昨天到眼鏡店看到了壹副眼鏡,請大家幫我看壹看,我要不要買呢?(用課件出示壹副不對稱的眼鏡圖片)
學生匯報:不買,因為兩邊不壹樣,不對稱?
師:大家都說眼鏡不對稱,到底怎樣才是對稱的呢?可以用手比劃壹下。
生:比劃兩邊大小壹樣就是對稱的了。師板書:兩邊壹樣
師:這兩幅中買壹個可以嗎?看來眼鏡我得選壹個對稱的才行。感謝同學們,真會出主意。這節課我們就壹起來學習有關“對稱”的數學知識。板書:對稱
二、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欣賞壹下生活中的壹些對稱現象(課件出示圖片:外國國旗、臉譜、飛機?)
師:春天來了,同學們都喜歡外出放風箏,看這兩只風箏圖,它們有什麽***同點呢?生:左右壹樣,都有翅膀。追問:左右兩邊的翅膀長得怎樣?
師:再看下面幾張圖,它們有著什麽相同的地方?
生:對稱的,兩邊都壹樣。
師:說壹說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的對稱現象嗎?教師裏有嗎?
生:舉例?
師:生活中的這些對稱現象,把它的形狀以圖片的形式出現,就是圖形。我這裏請來了幾個圖形,認壹認,(衣服、樹、葫蘆、箭頭、醫院十字形符號。)
師:請問這些圖形是對稱的嗎?妳是怎樣知道的?
追問:妳能用什麽方法,動手證明它們是對稱的?可以動手折壹折。
師:衣服這個圖形,誰來證明?(請生操作)
提問:妳用的什麽方法?(生:對折。)
怎樣對折的?(生:左右對折)
然後妳看到了圖形的兩邊怎樣了?
(生:重合了,壹樣,不多不少。)
是壹部分重合還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師:我用這四個字表示妳們對折後看到的。板書:完全重合
示範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對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師:下面再請4個同學用對折法,折壹折這4個圖形。依次說壹說?。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邊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
小結:同學們真棒!像這些對折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數學上叫:“軸對稱圖形”。現在妳知道什麽是軸對稱圖形圖形嗎?(生:對折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師:我這兒還有壹個圖形,紫金花形圖片它是對稱的嗎?用對折法試壹試。(生:示範對折後,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對稱的)
三、認識“對稱軸”
師:剛才同學們把這些圖形對折後,中間都留下了壹條直直的折痕,這條折痕剛好
把這個圖形怎樣了!(生:分成兩邊壹樣了)
師:可以把它分成左右兩邊,上下兩邊,斜著的兩邊壹樣了。我們也給這條折痕取壹個數學名字:“對稱軸”
師:衣服的對稱軸,我們用虛線把它畫出來,畫的時候,要超出圖形的兩端,這樣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師依次畫出每個圖形的對稱軸。指出紫金花圖沒有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四、練習鞏固
1、找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指壹指
2、找出軸對稱圖形,對的打“√”,錯的打“×”。
3、數字、字母、漢字也可以寫成對稱的。
4、生活中的壹些汽車,銀行標誌也是對稱的。
小結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生:略)
五、實踐操作
我們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壹張白紙,妳們能運用對稱的知識用這張紙剪壹件衣服嗎?請大家跟老師壹起來完成,好嗎?
(1)、折壹折:把壹張長方形的紙對折。
(2)、畫壹畫:在對折的紙上畫線。
(3)、剪壹剪:沿著剛才畫的線剪壹剪,會剪出壹件上衣的圖案。(出示課件)(用剪刀時註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2、妳能剪其他圖形嗎?如:松樹、桃心、葫蘆等。
(1)、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剪壹剪,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壹種,看誰既會動腦又會動手。
(2)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秀作品貼黑板)
四、課堂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可以看見軸對稱圖形,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圖形,我們的生活才會裝扮得這麽美麗。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對折後兩邊能完全重合張貼學生及及教師的剪紙作品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及案例4
壹、活動目的:
為了提高全體數學教師的教材鉆研能力,培養教學骨幹,更深入的開展課題(數學優質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教師們能壹展自己的風采,學校特舉行此次數學教學設計比賽。
二、參賽要求:
1、參賽對象:以個人為單位,40歲以內青年教師參與。
2、比賽內容:為做到公平公正,參賽教師將抽取現任年級本冊教學內容作為參賽內容。內容由評委選擇確定,即從每個年級選擇五至六個教學內容,再由各年級備課組長抽簽確定本年級具體內容。
3、比賽時間定於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開始,地點階梯教室,比賽時間為壹小時。
三、獎項設置及評審辦法
本次比賽設壹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四、比賽評委名單:
劉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評分標準:
見附表。
興國縣洪門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及案例5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並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壹、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麽?
教師:拼壹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妳能編壹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壹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麽?
教師繼續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並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壹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壹句?
拼6個圖案需要幾塊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訣是哪壹句?根據這句乘法口訣妳能聯想到哪個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麽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麽只能計算壹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後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妳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麽?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並運用聯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麽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壹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麽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後再進行對口令的遊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壹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妳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裏有7嗎?妳們知道詩中壹***有多少個字嗎?怎麽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壹***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壹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