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嬰兒確診新冠,20位媽媽送來200袋母乳,後來怎樣了?
北京順義壹名8個月大的新冠確診患兒急需母乳,20位媽媽愛心接力,送來200袋母乳。
這名嬰兒的母親和姥姥早已確診隔離,嬰兒與爸爸又分別確診,單獨隔離治療。然而,嬰兒卻怎麽也不肯吃奶粉,工作人員無奈,在網上發布消息,希望給嬰兒籌集母乳。
消息傳開後,很快有十幾位媽媽送來20袋母乳,之後又有4位母親收集到了180袋母乳。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僅利用3個多小時,便完成了取母乳、消毒、冷凍等工作。嬰兒喝下母乳後終於甜甜地睡去,據介紹,這200袋母乳夠嬰兒喝20天。
網友對這20位母親的愛心之舉大加贊賞,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做出如此善舉,為整個國家增加了愛的溫度。
目前全球疫情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已經有超過8000萬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80多萬人死於新冠。以美國為代表的某些國家,忽視新冠的破壞作用,導致每天感染人數以平均20萬人左右增加。
隨著病毒傳播越來越廣,其變異體也在英國等國傳播開來,給全球抗疫帶來更多難度。意識到疫情的難以控制後,不少歐美國家才開始效仿我國的封城策略,限制人們聚集和出行,卻遭到不少民眾的反懟和抗議,因此,封城效果並不顯著,疫情仍以較快的速度在傳播。
我國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壹心,控制住了疫情,沒有出現疫情大面積傳播和死亡的情況。但是,隨著全球疫情加劇,很多人(包括很多在外國工作、學習的華人)開始向相對安全的中國尋求庇護,導致輸入性病例激增。
同時,我國轉入冬季後氣溫下降,病毒更易存活,所以陸續有零星確診感染病毒的報道。但由於我國前期預防和治療經驗豐富,目前這些病例都在有效地控制和治療當中。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不恐慌、不造謠、不畏懼、不盲目,科學、有序地參與到疫情預防和治療當中。
處於疫情高、中風險地區的人,應該服從政府防疫部門的統壹指揮,不聚集、減少出行或不出行,配合防疫工作人員做好調查和消毒等工作。已處於疫情低風險區域的人,也不能放松警惕,出行或辦事,保持壹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佩戴好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不到人多的地方聚集,減少或不做走親訪友的活動。
雖然減少出行和社會活動,在短時間內會給我們個人或團體帶來經濟利益上的損失,但這點損失比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國家在防疫、治療方面的投入來說,簡直微乎其微。面對大災大難,舍個人小利而顧全局,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義務。
不僅如此,遇到災難,我們更應該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汶川、玉樹地震中,全國捐款捐物,不少誌願者到災區前線參與救援與重建。今年疫情,全國為首先發現疫情的武漢捐贈物資,數萬醫療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趕赴武漢參與救治。沒有人計較自己的得失,更沒有人對病毒恐懼或退卻。中華民族"壹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就是戰勝疫情的強大武器。
歷史上,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然而,正是由於無數的人眾誌成城、團結壹心,克服種種困難,才讓中華民族屹立不倒,有了今天的繁榮幸福。服從大局、聽從指揮,我們才能不斷戰勝疾病與災難,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