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皆是首富,家族資產超萬億力壓李嘉誠,他們是誰?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雜說壹首送張琥》
在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富不過三代"。這是根據孟子的話語:"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演變而來的。財富這種東西雖然可以留給子孫,但賺錢的方式以及守住錢財的能力只能靠後天培養,很多暴富之家對子孫後代的培養很不上心,家中多出幾個紈絝子弟,壹般的富裕之家三代之後就很有可能會家道中落。
不過,在我們國家漫長的歲月裏,也有不少家族打破了這壹規律,他們的後輩中同樣能出現巨商富甲將家族財富傳承下去,比如說今天講的這個非常顯赫的大家族,家裏有好幾代人都登上過中國首富的位置。這個家族就是中信集團的創始人榮毅仁所代表的榮家。
榮家發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在晚清時代,中國的貿易環境已經被外國列強打開,商品貿易日漸發達。世代經商的榮家趁著這段時間裏逐漸在面粉、紡織行業裏做大做強,最終成為了清末面粉與紡織業的龍頭老大。
由於國內動蕩,清朝的統治越來越搖搖欲墜,榮家也明白江山即將迎來大的改變,為了讓榮家不至於就此衰落,壹部分的榮家子弟去了國外經商,而另壹支隊伍則留在國內守住祖宗留下來的基業,想辦法將其傳承發揚,榮德生就是內這支榮家人的領袖。
民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商品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之壹,榮家憑借祖輩累積下來的商業基礎,再加上出色的商業頭腦,榮德生不僅將榮家的產業成功發揚光大,他本人還做了壹段時間的民國首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面粉大王?。
新中國成立後操勞了大半輩子的榮德生功成身退,將祖傳的家業傳遞給兒子了榮毅仁。當時我們國家剛剛建立,整個市場環境百廢待興。榮毅仁敏銳發現當時國內緊缺高新技術力量的支持,於是主張提高行業的技術水平,讓榮家旗下的企業迅速走上了工業化和現代化。
此外榮毅仁還主動向政府提出要將自己名下的產業進行改造,由原本的私營企業變成公私合營。從此,榮毅仁便獲得了受國家認可的現代民族工商業傑出代表,繼續將首富的名號傳承下去。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滿地後,榮毅仁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成立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他本人兼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憑借榮毅仁出色的商業頭腦和黨的正確指揮路線,中信集團越做越大,在國內外都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並成為了中國的標誌性企業之壹。
1987年,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從父輩的手裏接過了中信集團。才剛剛上任的榮智健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投資眼光,力排眾議收購了國泰航空百分之十二點五的股份。從此中信集團便開始了瘋狂的擴張之路。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中信在榮智健的領導下接連收購了香港電訊、泰富發展、恒昌等集團,這些投資幾乎每次都給中信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榮智健的經商頭腦也贏得了董事會成員的壹致認可。
榮德生在民國時期成為全國首富,是榮家第壹位成為首富的人。榮毅仁在1999年與2000年登上首富,是榮家第二位享有如此殊榮的人。榮智健則是榮家出的第三個首富,他在2002年拿下了首富之位。
榮家爺孫三代均在不同時期登頂首富的位置,成為打破"富不過三代"規律的典型案例,同時榮家也被認為是中國最隱形的首富之家,全部家族資產能夠力壓李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