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什麽時候分裂
大英帝國的分裂是壹個歷史階段,隨著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實力的衰弱以及各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1997年英國政府被迫將香港歸還中國政府,大英帝國徹底成為歷史。
隨著加拿大(1867)、澳大利亞(1901)、新西蘭(1907)和南非聯盟(1910)相繼取得了自治領地位,大英帝國已經開始了從帝國到英聯邦的轉變。這些新國家的領袖們與英國政治家們壹起出席1887年起定期舉行的殖民地會議(1907年後被稱作帝國會議)。
加拿大在1923年成為第壹個獨自簽署外交條約的自治領,並在1928年迎來了首位英國駐渥太華高級專員,從而結束了加拿大總督原先即是加拿大國家元首、又是英國駐加拿大代表的矛盾地位。
愛爾蘭自由邦在壹場反抗英國統治的血腥戰爭後於1921年取得了自治領地位;1937年愛爾蘭與英國斷絕了正式的憲法關系,並在1949年正式成為完全獨立於英聯邦之外的愛爾蘭***和國。原本就獨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斷絕了與英國在憲法上的特殊關系(雖然直到1956年英國才從埃及撤軍)。在1922年成為英國保護國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後的1932年完全獨立。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這是印度國大黨長達40年反抗殖民主義鬥爭的勝利。但是印度的獨立是以分割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代價的,為的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互相的內鬥。英國和其他自治領對於印度獨立地位的接受是今日英聯邦組織的開始。
在短命的西印度聯邦(1958年至1962年)的聯合失敗後,大多數英國的加勒比殖民地選擇分而治之:1962年的牙買加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6年的巴巴多斯以及其他的東加勒比海島國都相繼獨立。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在之後的歲月裏也相繼經歷了類似的非殖民化過程。1997年,英國在中國政府的多次交涉下,歸還了原本就屬於中國領土而被英國占據的殖民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