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舉手禮和古羅馬舉手禮有什麽區別
古羅馬舉手禮是納粹舉手禮的前身,納粹的舉手禮是對羅馬舉手禮的借鑒。
擡手禮稱為德意誌禮或是納粹禮、極右禮,這個禮儀的意思“德意誌及其人民高於壹切”,舉禮的姿勢為高擡右臂45度,手指並攏並向前伸。這個禮節原來是古羅馬的軍禮,在羅馬時期經常被使用,但是後來漸漸沒落,直到二戰後才被希特勒挖掘出來並登上世界舞臺。
古羅馬向來崇尚武力,納粹禮也是壹種武力的象征。剛開始使用這個禮節是魯道夫赫斯,赫斯本身對希特勒崇拜無比,當看見希特勒把德國從壹戰的泥潭中復蘇而來時,用納粹禮對其表示敬意。
希特勒看到後對納粹禮極為贊賞,認為以往的領導人見面握手、擁抱太俗套了,而納粹禮的標新立異則可以為希特勒帶來壹種新風尚。
而且上下級在行納粹禮時也有所不同,下級對上級行禮:右手的高度要超過頭。上級對下級:上級對下級的納粹禮較特殊,上臂不動,前臂向上,不超過頭。
而元首則有自己的納粹禮。當納粹黨占據德國的政權時,納粹禮則成了德國的壹種風尚,德國上下都在行納粹禮表示自己對元首的忠誠,希特勒在會見外國元首時,納粹禮也在國際舞臺上嶄新亮相。
此外納粹禮還有三層意思:
1、禮節表示希特勒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2、納粹黨和民眾對希特勒表示絕對的忠誠
3、人民決心沿著希特勒指引爭取雅利安人勝利鬥爭的方向前進。
後來在1944年刺殺希特勒事件中,由於德國內部刺殺希特勒失敗,希特勒開始清洗德國內部,要求所有官員和士兵都必須行納粹禮來顯示對元首的忠誠,此後納粹禮正式成為德國的象征之壹。
後來隨著德國的戰敗,納粹黨在二戰中犯下了數不清的戰爭罪,納粹禮更是壹種罪惡的禮節,所以德國及其他國家都立法禁止納粹禮,此後納粹禮開始逐漸消亡在歷史中。
擴展資料:
軍力的來歷:
當今世界各國軍隊行的軍禮,起源於英國。據說英國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壹次規模宏大的祝捷大會。在大會上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壹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品。
當時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以顯對女王的尊重,這種動作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另外壹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在古羅馬帝國龐大的騎兵軍團裏就已經有了軍禮的雛形。
為了向對方表示敬意,體現騎士精神,當帝國的騎士們騎馬相遇時,都會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甲,或者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部,以免被對方所誤傷。
到了11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大都去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慢慢演變成脫下頭盔或帽子以示敬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新式的軍隊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改為用手接觸帽檐敬禮。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軍隊也先後實行了這壹新式軍禮。不久,這種軍禮又傳到了美國,進而逐漸傳到了全世界。
中國軍隊解放前的軍禮,沒有全軍統壹的軍禮。這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在國***兩黨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俄國、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國的影響,包括戰略思維、戰術動作、日常養成等等都有外國的痕跡,所以敬禮方式也是不同的。
建國之後,海峽兩邊不約而同的開始了軍隊的“正規化”,此時軍禮才真正統壹了起來。
百度百科-納粹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