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惠州武術的李家拳

惠州武術的李家拳

以單肩、側身、虛步為主,掌法多變,多跳躍,擅腿法,動作活潑、矯健,以靈活多變見稱。該拳流傳於惠東、河源、淡水、寶安、博羅、東莞、花縣、佛山、新會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其拳術套路有:八卦拳、三門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練、散手拳等。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棍、單雙頭棍、中拉棍、長龍棍、卡式雙刀、鈀頭、鐵尺、大刀鞭。對練套路有:鐵尺對魯針、鈀頭對單刀藤盾、大刀對單刀藤盾、拳對練、空手奪雙刀、魯針對鐵尺藤盾、纓槍對鐵尺鞭等。

改革開放以來,富有特色的地方拳種,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之壹的惠州李家拳,逐漸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

在惠州市體委和省體委的重視和支持下,特別得到壹幫熱心的朋友和社會上有識人士大力幫助下,於1988年2月24日,創辦了惠州李家拳武術館,並任館長,館址設在城區燈光球場內。同年4月正式開班教學。總***舉辦了兒童、少年、成年訓練班22期,收1950多名學員。多為在校中小學生和社會青年,也有壹些中老年人,他們分別來自惠州、河源、汕頭、梅州、佛山、深圳, 乃至山東、湖南、四川、浙江、福建、香港等地。很多學員參加省、市武術醒獅比賽,取得優異的成績。

李家拳武術館的開辦,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興趣和關註。廣東省體委和武術協會的領導,多次來館視察指導,對本館的工作成績給予較高的評價。香港許多武術愛好者紛紛組團前來參觀,對李家拳武術表示十分的贊賞。惠州李家拳武術館的事跡連載在惠州晚報、惠州日報、東江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香港晶報、泰國中華日報、武林雜誌、精武雜誌、中華武術等國內外報刊雜誌發表、記載。此外,還不斷收到外地、外省慕名要求前來求學的信件。可以說惠州李家拳發展到了再風光的年代。由於燈光球場拆建,沒有了館址和訓練場地,被迫停辦,多年的心血白費了,訓練器材全部流失。從此惠州李家拳武術館走向低谷,和面臨失傳的邊緣。但是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的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不斷詢問李家拳武術館的近況和開班時間,由此可見,李家拳武術在家鄉深得廣大群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