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的落月點在哪裏?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裏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其最終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這是人類探測器此前從未到訪的地方。這裏周圍有1300米高的火山群,環境之險峻名副其實,讓嫦娥五號此行更加充滿探險的意味。
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累計帶回380多千克月球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獲得了300余克月壤。然而,美國、蘇聯等國家的航天器均未到訪過呂姆克山脈附近。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月球正面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它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壹個重要空白。
擴展資料:
600公裏外壹次自主“跳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告訴記者,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壹樣,有且只有壹次機會,必須壹次成功。簡單說,它是壹邊飛行壹邊尋找落點,如同壹次從600公裏外開始、在15分鐘內完成的自主“跳傘”。
據他介紹,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得準確”,嫦娥五號采用了已經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成功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
這種方式,是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研制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指揮下,著陸上升組合體先大推力反向制動減速,然後快速調整姿態,對預定落區地形進行拍照識別,避開大的障礙,實現“粗避障”,之後再斜向落向選定的著陸點,飛到著陸點正上方後改為垂直下降,在接近月面時關閉發動機,落在月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