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最近幾次地震震源深度都是10千米?
地震的震源深度十公裏,那就說明是在地下十公裏深度的地方發生的震動,而產生的地震。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壹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震位置:
地球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0公裏左右,地殼厚度為35公裏左右,大多數破壞性地震就發生在地殼內。但地震不僅發生在地殼之中,也會發生在軟流層當中。據地震部門測定,深源地震壹般發生在地下300-700公裏處。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