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蒙古族傳統習俗中,男子左耳要佩帶耳環呢?謝謝
蒙古族男子左耳戴大耳環和小耳墜。
我國的耳飾出現很早,古代還流行過“儋耳”的習俗。《後漢書》卷八十六《西南夷列傳》指出.“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帥自謂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則至肩而已。”《異物誌》壹書對“儋耳”作了進壹步的解釋:“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為數支,狀如雞腸,累累下垂,至肩。”儋耳的習俗,到現在已經絕跡了。當然,穿耳仍然十分盛行。而穿鼻,也只保留在象珞巴族這樣的個別民族中。大約在唐代前後,穿鼻還流行於西南少數民族中間。樊綽《雲南誌·名類第四》就曾記述說:“穿鼻蠻部落以徑尺金環穿鼻人中隔,下垂過頤,若是君長,即以絲繩系其環,使人牽起乃行。其次者以花頭金釘兩枚,從鼻兩邊穿,令透出鼻孔中。”這種情形,今天雲南的少數民族中已見不到了。
這樣壹來,中國少數民族中掛在面首上的圈環和墜串基本上也就是耳圈、耳環、耳墜、耳串。其材料除少量金、玉以大量的是銀、銅、錫等金屬和珊瑚、松石、竹片、本片、竹簪、鮮花、玻璃、料珠、纓穗等。以戴銀耳環的居多,且大部分為女性,但部分民族男性也雙耳或單耳戴耳墜子。現將稍具特色的少數民族耳飾例舉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