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界那麽多天中國做了什麽?
近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中方已采取相應應對措施。但為何遲遲不肯動用真格的。為什麽壹直在說?
盡管雙方存在分岐,但事實是,這兩個有敵意的鄰國已經走過了很長壹段路。雙邊和全球環境與1962年完全不同。中國可能比印度擁有更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但它幾乎無法承受今天的軍事沖突。
位於洞朗的軍事對峙引發中印關系新局勢,印度國防部長阿倫·賈伊特最近回擊了中國的恐嚇。他說印度不再是1962年印度(在中印戰爭中被中國擊敗),中國回應稱中國也不是1962年的中國。
中國的全球野心
在過去的幾年裏,中國發起了壹場宏大的宣傳活動塑造國家形象。中國不希望被視為壹個更面積更大、更富有和有威脅性的半島某國。今年1月,中國為經濟全球化辯護,並反對新興的保護主義趨勢,令世界感到震驚。
由於有跡象表明,美國正從其全球領導人的位置上退下來,中國正在盯著這壹角色。但就這壹點來說,中國需要擺脫好戰和不可靠的貿易商的形象。正因為如此,中國越來越多地將自己作為壹個負責任的大國展現給世界。
恃強欺弱和好戰的行為,與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的雄心背道而馳,或者至少與中國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和可靠、開放的經濟體背道而馳。在洞朗軍事對峙中,中國已經墮落到威脅要鼓勵錫金的分裂主義的角色,而這是在武裝沖突的威脅下開始的。在亞洲和非洲的無數小國家中,中國正尋求經濟夥伴關系。這種姿態很難讓人產生信心。
中國的全球夢最好的例證是“壹帶壹路”倡議(OBOR),它試圖把自己描繪成負責任的全球經濟力量,願意為所有人的經濟利益而努力。
區域的挑戰
中國在亞洲的霸權地位經常受到印度的挑戰。最近的壹個例子是區域綜合經濟夥伴關系(RCEP)。它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新西蘭之間的10個成員國之間擬議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區)。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很多,它將占到全球貿易的40%左右。RCEP將為中國商品提供急需的市場。
中國設定遊戲規則的雄心,至少在亞洲是這樣的,這常常讓印度感到沮喪。印度對亞投行(OBOR)的抵制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與印度的武裝沖突肯定會終結中國在亞洲扮演重要角色的夢想。只有印度積極參與,中國才能實現這壹夢想。
貿易的依賴
多年來,中印貿易合作不斷深化,15年來雙邊貿易增長了24倍,從2000年的29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708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增長最快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來源之壹。2016年排名第17位,高於2014年的第28位和2011年的第35位。許多中國公司正在印度設立制造部門。這是印度的情況,中印貿易合作的未來取決於中國。
另英國《衛報》7月6日刊文,評中印新爭端,“印度怕被北京掐斷咽喉”。文章引用專家們說,這兩個亞洲大國不太可能發生武裝沖突,但是兩國言辭激烈,且在偏遠且戰略上重要的地區如此大規模地調動軍隊,在近些年來事史無前例的。
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對此予以確認,承認雙方對錫金段邊界走向沒有異議。中方要求印方尊重邊界條約規定,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立即撤回越界的印邊防人員並徹底調查此事,維護好中印邊界錫金段的和平與安寧。與此同時,鑒於上述事件,出於安全考慮,中方不得不暫緩安排印度官方香客團經中印邊界錫金段乃堆拉山口入境朝聖,並已通過外交渠道通知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