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朗木卡姆的社會價值
縣內維吾爾族人民無論老少,大都會舞蹈,以刀郎舞為主。傳統舞蹈有其克提麥、賽乃姆(乃開斯)、 斯熱裏麥、鵝舞、阿合馬克舞、老人與夏皮地罕舞、駱駝舞、長角毛拉短角舞、夏地也舞、匆忙的霍加舞、蝶舞、猴舞、黃羊舞等。刀郎舞隨著木卡姆的節奏分為其克提麥、賽乃木、胡祖爾、斯熱裏麥等舞蹈,都有各自形式。其克提麥13式、賽乃木19式、胡祖爾33式、斯熱裏麥26式。2001年12月,縣上拿出五萬元人民幣,抽調21名民間老藝人,用2個月時間,對流傳有縣境內的刀郎木卡姆進行了挖掘整理,整理出12個多浪木卡姆,***160首、75調、648句,使刀郎木卡姆得到進壹步規範。在此基礎上聘請專家編排出刀郎木卡姆健身操,在全縣和136個學校進行了推廣,並申請專利版權。除此之外還挖掘和整理了大量的古老民謠、米爾瓦孜力克遊戲、民間小說、民間相聲、成語、傳說故事、瓦依孜等。還有來來歌、努如孜巴熱艾提之夜、封齋夜、說對聯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活動。在我縣已逐漸形成了以“刀郎木卡姆舞蹈”為主的多層次的文化氛圍,在“刀郎麥西甫”的基礎上,主要形成了維吾爾族舞蹈、阿爾格瑪克舞、鵝舞、胡吉阿勒都爾瓦克舞(幽默舞蹈)、駱駝舞蹈、高矮個子舞、皮熱舞(轉舞)、賽馬、洽格拍來格、鬥羊、鬥雞、鬥狗、摔跤、鬥牛、甫塔舞、茶舞等民間遊戲,它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新疆木卡姆研究專家周吉教授為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研究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