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谷歌被逼退出中國?
清華大學“中國文化創意研究中心”研究員徐中孟表示,谷歌以外資企業的身份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本身就有水土不服的問題。退出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其壹,谷歌中國沒有合適的領軍人。所謂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沒有領軍人,當然谷歌中國的本土化和品牌塑造會比較吃力,這極大地動搖了谷歌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其二,兩國政策和法規不同,讓谷歌難以適應。互聯網不是賣技術和產品,賣的是本土化和用戶習慣。本土化是互聯網公司成功的關鍵,卓越亞馬遜無法對抗淘寶,twitter、facebook在中國沒戲,反而QQ和新浪微博大行其道,這就是本土化的力量。作為外來者,谷歌未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政策,所以總是在觸碰高壓線。以前李開復在位的時候還好些,其公關能力還比較強,現在谷歌靠誰來搞公關?所以本土化問題成為谷歌在中國市場的壹道難過的門檻。
其三,谷歌連續遭遇危機,谷歌美國很被動也很惱火。谷歌被央視曝光涉黃、谷歌圖書館計劃遭遇起訴、政府相關部門也出面指責谷歌不妥、李開復離職等等,這壹切都讓谷歌總部頭痛。選擇退出頗有幾分美國式的沖動。就如同微軟被歐盟惹惱之後,直接將windows內置瀏覽器刪掉壹樣,最後讓歐盟無所適從。谷歌離開中國,估計有很多網民感覺到惋惜,畢竟30%的份額不是小數字,1億多網民在用谷歌,這種搜索習慣壹旦養成,他們很難放棄谷歌。
實際上,像谷歌這樣在中國處於非常尷尬的國外企業有很多,他們不懼怕競爭,但他們無奈的是中國特殊的市場環境,非理性的消費者(包括部分網民),不正當的競爭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谷歌其實不想走,其實很想留,但又不得不走。問題是,如果像谷歌這樣的企業都走了,我們似乎沒有了競爭對手,中國的互聯網及相關產業就壹定能夠強盛起來嗎?谷歌的離開,到底是谷歌的悲哀,還是我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