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新零售:OMO營銷

新零售:OMO營銷

?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火熱發展,線上與線下的邊界正在模糊化。新時代下,人們對消費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商業模式將重新再造。本文結合當下的消費趨勢,分析了OMO(Online-Mobile-Offline)營銷系統的主要特性,在此基礎上系統闡述了OMO 的規劃及構建要素,並針對當下多數企業的實際情況及產業的發展情況,對OMO 在當下的實施可行性、實施難度進行了分析概述,從而為當下企業實施OMO 戰略轉型提供了參考依據。

壹、人工智能背景下,消費體驗升級

? 當今科技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每壹次技術的變革,都伴隨著商業形態的巨大更新叠代,隨之是人們消費方式的變化。在新壹輪的技術驅動下,企業/商家們追求更高效、精準的運營和更大的利潤,消費者追求更好的消費體驗。只有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企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商業目的。

? 我大致將消費方式的變遷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 消費1.0時代,即尚無網絡購物的時代,純線下消費時代,消費場所依賴於壹個個實體店鋪。

? 消費2.0時代,即PC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初步發展,讓人們第壹次從線下走到線上,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全世界的商品;

? 消費3.0時代,即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電商、微商、移動支付的成熟發展,讓人們不僅可以線上購物,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線上購物,而不再局限於固定的終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消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豐富的選擇。

? 消費4.0時代,即以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為基礎,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壹種消費方式(OMO,Online-Mobile-Offline)。線上的核心優勢是便利和效率,但線上缺乏線下的真實、優質的體驗。新時代的消費者們已經不再僅僅關註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而是更加關註品牌文化、服務、購物體驗、個性化、趣味性等商品以外的綜合消費體驗。

二、 OMO系統的發展現狀

? OMO的概念在2017年9月由創新工場首次提及,促使OMO的出現的原因移動互聯的普及、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是移動支付最早普及和最大規模的國家。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末,中國使用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5.02億。消費者在線下支付場景(餐飲、零售、娛樂、交通、購物等)支付的各種方式中,手機支付占比平均超過60%。中國的移動支付規模,約為美國的50倍。”得益於中國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大力發展及基礎設施的健全,所以,中國將可能成為最早迎來OMO時代的國家。目前國內已經有相關的企業,進行了OMO系統的嘗試。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零售企業,在他們構建的系統中,用戶可在線下掃碼支付,之後數據被收集到線下,他們獲取用戶的渠道不在僅僅是線上APP,還有線下門店,線上線下數據同步。

? 總之,OMO剛被提及,壹切還處於探索嘗試中。中國的企業應在這壹波紅利中,抓住機遇,趁早謀劃。

三、OMO營銷系統的特性分析

? 消費體驗,是貫穿消費的全過程的,所以提升體驗,應從消費前、消費中、消費後等各各環節入手。根據消費決策模型,用戶的購買決策要經過“認識需求—收集信息—方案評估—購買—購後行為”等幾個階段。 在消費前,企業應做的是如何更加精準的掌握的用戶的潛在需求,並通過適合的手段來激發需求是關鍵。對需求的精準掌握,則需要進行信息搜集、分析,這就要求企業應建立壹個可觸達用戶的信息、流量入口,線上線下數據轉換機制和對應的數據分析平臺;掌握了用戶的需求後,需要有效的渠道,能將用戶需要的信息精準地投放到用戶面前,並與用戶產生互動。除了傳統的媒體渠道以外,企業還應借助新技術構建壹些新型渠道,如基於近場通信的信息推送、各種智能設備等。信息的投放應基於大數據分析,將用戶確實需要的信息推送到用戶面前,所見即所需。? 經過前面的壹系列的營銷工作,當用戶決定購買時,要給用戶提供壹個足夠便捷的購買入口。而用戶購買的方式,無非是實體店購買,或線上購買。線上購買,通過壹些鏈接、線上平臺可方便實現;對於線下實體店購買,要有足夠便捷的到店指引。

? 例如,有壹天,妳走在街道上,突然問道壹股食物的香味,妳嘴裏情不自禁地發出壹句:“好香”。商家通過語音監測技術,聽到妳的“需求”,然後通過進場通信技術,將食物的信息、店鋪信息、促銷優惠推送的妳的手機上、或是智能穿戴設備上(如智能眼鏡)。並告訴妳進店指引,還可以直接排隊叫號、或是打包外賣,甚至通過無人機,根據的手機在移動過程眾的實時定位,隨時隨地外賣,從而打破當前固定收貨地址的外賣現狀。

? 在或者,有壹天妳走在街上,看到某個人穿的衣服很好看,妳也想買。這時,妳只要拿出手機或其他智能設備拍下衣服的照片,系統就會自動匹配出這件衣服的信息,如衣服的詳見介紹,哪些網店賣這件衣服,周邊實體店有哪些店買這件衣服。妳可以選擇壹家實體店導航到店試穿購買,或者妳可以直接在線下單,然後到周邊的實體店鋪取貨或快遞上門。

? 綜合來看,OMO的營銷場景非常豐富,系統的主要特性可總結如下:

? 1、線上線下的邊界消失,融合壹體化。線下是新的流量入口,通過智能設備、人工智能技術能對用戶進行線下識別,並采集信息、存儲信息,用戶只要在智能設備的有效感應範圍內,即發生觸網。而並不是像傳統線上,需要通過專門的途徑(如APP)註冊、登錄後才能識別。例如,通過智能監控人臉識別技術,用戶只要到店就能被識別,並以人臉ID作為用戶的身份編號,計入系統,形成會員。

2、線上線下協同化。即通過線上提高效率,通過線下彌補體驗。線上購物的便捷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主要是解決了效率和便利性問題。例如,對商家而言,可以不用很大的倉庫、甚至不用倉庫,不用實體門店,就可以和全球各地的消費者進行交易。對消費者而言,可以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全球的各種東西。但是線上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例如在購買前妳沒辦法購前試用、試穿,妳無法觸摸感受商品的質地、購買之後妳可能需要等待很久才能收到貨等等。而這些線上的局限正是線下所擅長的。OMO的核心即是將二者的優勢結合。

? 3、營銷場景化。用戶的需求是天然存在的,但是需要處於壹定的環境下,需求才能被激發,讓用戶產生消費動機。例如,當妳在跑步的時候,想要壹瓶水;在妳想要去爬山的時候,想要壹雙登山鞋;當妳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想要壹杯咖啡;當妳在讀書每有會意之時,想做壹個筆記.....所以,場景化營銷,就是針對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潛在需求進行的相應的引導、激發,最終滿足用戶需求,達成企業目的的壹種營銷手段。OMO系統通過智能感性設備、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加準確地識別和構建場景,為精準營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實際上,用戶並非排斥營銷,而是排斥平庸的營銷。當妳向消費者展示的都是消費的想要的,消費者會覺得很爽。這也是提升消費體驗的關鍵壹環。

4、數據閉環商業智能化。數據閉環和商業智能是很多企業壹直在提倡的概念,但是限於當下的技術和產業環境,真正的數據閉環和商業智能壹直停留在概念階段,未能真正落地。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將為數據閉環和商業智能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使其變為現實。

四、OMO系統的規劃要素

? OMO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將幫助企業整合經營資源、拓展受益渠道、提高經營效率,增強用戶體驗。基於以上OMO系統的特性,OMO營銷體系的搭建關鍵因素應包含線上線下數據轉化系統、線上線下平臺、營銷場景、智能化數據處理系統等,如下圖所示。

? 1、線上線下數據轉化系統:智能感應終端。它將包含智能傳感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步態識別等技術集合,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線下數據數字化等功能。該系統成為新的流量入口,承擔引流、數據轉化等,融合線上線下。消費3.0時代,連接線上線下的是壹些特定的管道,如各類APP、網站等,從線下到線上,需要用戶完成註冊、登錄、信息錄入等壹些列過程。而在OMO系統中,從線下到線上不需要用戶進行任何操作,由智能感性終端自動完成用戶的識別、註冊、記錄等線下到線上的數據轉化,線下到處都是線上的流量轉化入口。

? 2、線下配套環境。當前純線上的系統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建設成本也越來越低,搭建較容易。線下配套主要圍繞提升體驗和服務展開,包含線下體驗店、線下物流服務、供應鏈、售後服務等等。線下是線上的延伸,線下環境不能與線上環境斷層。所以,線下環境亦需要融合現代科技。此外,還應考慮對人文、藝術、生態等各方面要素的結合。

3、營銷場景。場景的構建核心在於提升體驗。場景分為:虛擬場景和現實場景。虛擬場景,是媒體出現的特定內容,可以是電影、電視的特定橋段,或瀏覽網頁的特定內容;現實場景,是用戶所處的現實環境,如上下班是乘坐地鐵,在商城逛街,經過某家餐廳等等。對虛擬場景的判斷,即是對電子數據內容的而壹個甄別,是相對比較成熟的,這裏不再贅述。對現實場景的判斷,則是OMO 的重點,需要借助智能傳感設備、監控設備等,對用戶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人物、所做的特定的事情,判斷用戶的潛在需求,並加以引導和激發,最後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企業在進行營銷場景設計時,有兩種模式,如下:

? 模式1:以用戶為中心,強調對用戶需求的全面覆蓋;

? 模式2:從企業自身條件出發,強調滿足用戶的部分需求。顯然,模式1覆蓋面廣,場景服務,具有更大的營銷空間,但是建設成本高;模式2由於僅強調幾個特定的場景,系統的建設成本會相對降低。

? 4、IT平臺。當前的IT系統,多數是純線上的模式,OMO的IT系統要求與線下融合,軟硬件壹體化。它的核心在於,基於業務流,連接線上線下,形成完整的業務功能模型。對內,有效支撐企業的業務流轉,資源協同管理;對外,連接用戶,形成互動。

? 5、智能數據處理分析系統。是OMO的核心大腦,負責對整個系統的控制,數據處理,將線上線下形成壹個完整的閉環。它涉及的核心技術則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精準營銷、用戶畫像、智能推送等壹些列營銷模型,都將依賴該系統。

五、OMO系統的可行性分析及未來發展形態

? 由以上分析可知,OMO系統是壹種包含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互聯網技術的高技術含量系統,同時也是深諳用戶需求和場景的營銷系統。系統的構建需要整合多方資源,統壹集成。從技術方面而言,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智能傳感技術等都還處於發展期,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核心技術、核心人才當前都被BAT、Google等大型企業所掌握,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而言,企業尚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實力。但從營銷方面而言,這些中小企業更加了解自己的顧客,所以這些中小企業也更擅營銷場景的構建。故OMO系統若要有效的落地實施,需要整個產業的協同。OMO的未來可能有以下兩種形態:

? 1、平臺服務商:壹個技術型團隊面向行業推出壹個OMO服務平臺(就像現在的美團、大眾點評壹樣),在該平臺之上,各商家企業可自由入駐,並在平臺上構建自己的營銷場景。

? 2、商家自建系統:壹些有實力的公司,通過技術整合,率先在公司內部實施OMO營銷;

六、結論:

? 綜合上文所述,OMO系統是未來的主流,它的關鍵要素包括:線上線下邊界消失,融合壹體化,協同化,營銷場景化,及數據閉環商業智能化。由於徹底打通線上線上,更利於各種營銷場景構建,它將在消費升級、體驗升級、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但它的發展和普及依賴於人工智能的技術的成熟。企業若要在今後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應率先進行OMO系統的規劃。而壹些創業創新者,抓住這次機遇構建OMO綜合服務平臺,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