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和詔書有什麽區別?
詔、制、敕的區別只有壹點就是聖旨因具體的內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詞所表達內容不同:
1、“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2、“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3、“敕曰”有告誡的意識。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擴展資料:
壹、聖旨內容規定
“受命於天,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亦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號》。這是“奉天”的來源。至於“承運”,又牽扯到鄒衍的“五德始終說”。
鄒夫子認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壹個朝代都代表其中壹德,如黃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環往復,朝代便興亡絕續。奉天成運皇帝,詔曰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運之道的皇帝下詔書說”。
欽此就是皇家專用名詞,就是到這裏結束的意思。其實真實的皇帝聖旨並沒有奉天成運,皇帝詔曰和欽此的這些套話。壹般古代聖旨分兩種:聖旨開頭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寫的;而開頭為制曰,是由皇帝親手所寫的。
二、價值評定
因朝代不同聖旨也大有不同,聖旨基本上分為賜命和誥命,單彩的聖旨壹般封五品官員以下的,稱為賜命;而多彩壹般是封五品以上官員的,稱為誥命。五品以上的聖旨顏色又分三色、五色和七色不等。清代聖旨為滿文和漢文合璧書寫。
聖旨所記載的內容,多為官品職銜和事跡,以及封賜的官職等。涉及歷史事件價值大,聖旨的價值壹般從幾個方面去評定,首先年代早的肯定要比年代晚的價值高壹些;其次,凡是聖旨內容上涉及到歷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的聖旨,就比壹般聖旨的價值要高壹些。
第三,壹些聖旨是皇帝的親筆,價值較高的;還有壹些是當時的大書法家為皇帝代筆,也有壹定書法藝術價值,它們要比翰林院編修們填寫的聖旨價值高壹些。
百度百科-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