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帝國時期的羅馬皇帝崇武尚兵,不斷對外進行侵略擴張,最終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國。他們為了宣揚自己的“英雄史跡”,讓雕塑家們制作了大量的史詩般的紀念性浮雕,用以裝飾皇室建築。而同時代的奴隸主生活極盡豪華奢侈,在他們的住宅中也有大量裝飾性浮雕。
在這些紀念性浮雕中,有三件最傑出的代表作品;《阿拉·巴希斯的浮雕》《提圖斯的凱旋》和《圖拉真紀功柱浮雕》。《阿拉·巴希斯的浮雕》作於公元13年,是為紀念奧古斯都遠征高盧和西班牙取得勝利而建立的和平祭壇的側面裝飾。提圖斯凱旋門是羅馬時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凱旋門浮雕也是羅馬浮雕藝術的傑作。凱旋門壹邊表現的是提圖斯皇帝親自駕駛戰車進攻,壹邊表現的是提圖斯凱旋歸來。凱旋歸來浮雕,精彩地描繪了公元71年,提圖斯作為皇太子擊敗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焚毀了那裏的神殿,劫掠了那個所謂聖中之聖、寶中之寶的“七枝燭臺”之後,大勝而還的空前盛況。圖拉真紀功柱是為紀念圖拉真皇帝的偉大業績而建,聳立在圖拉真廣場的中心。紀功柱的外壁浮雕盤旋而上,***計纏繞了23圈,長達200米。帶狀浮雕的下部寬度為89厘米,愈往上愈寬,頂端達到了125厘米,這樣的設計可以矯正由下向上望時產生的視差。
這件浮雕記錄了圖拉真皇帝在公元101年和105年先後兩次在中歐同達契亞人戰鬥的情況。浮雕的最下層是壹個象征多瑙河的半身人像,他從波濤中湧起,仿佛是在目送即將出征的羅馬大軍,而他的身邊還漂浮著運送給養的船只。此外還有羅馬軍隊出征前的宗教儀式,臨戰前戰士的訓練及羅馬部隊在登船,安營,戰鬥和凱旋等不同情節。整個畫面上有近2500個人物,圖拉真皇帝則在不同場合,以不同姿態出現了200多次。浮雕對於對陣雙方的服飾、武器及風土人情都作了寫實性的,細致的描繪。羅馬城現存的兩座紀念柱,除了圖拉真紀念柱外還有馬可·奧勒利烏斯紀念柱,後者完全模仿了囤拉真紀念柱,但卻不及圖拉真紀念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