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倒袖旗袍

倒袖旗袍

可能是骨子裏喜歡古典的韻味,唐詩宋詞,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就如旗袍,含蓄、內斂、古典、文藝,最能襯托出東方女性的美,妙不可言。總覺得穿旗袍的女子與江南有關,也許江南女子的小巧靈秀與溫婉,江南煙雨的如夢似幻,這種穿越時空之門的夢幻淡雅,太適合旗袍的氣質。

戴望舒《雨巷》裏那結著愁怨,丁香壹樣的姑娘,總是隱隱約約地浮現在腦海裏,揮之不去。她從悠長悠長寂靜的雨巷,撐壹把油紙傘裊裊婷婷,朦朦朧朧的背影,走在高高窄窄的巷子裏,小巷深處有神秘的耶穌光,壹直向光的深處走去。我想那該是壹位充滿神秘而魅惑的女子,骨子裏有壹種說不出的嫵媚,帶著憂郁,帶著舊時光的味道。這丁香姑娘壹定是身穿壹襲玲瓏的旗袍,才能在壹場雨中把詩人那迷茫,惆悵的情愫演繹得那麽淒美。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服飾特征,旗袍是民國女子的最愛,是城市的,是小資的。小鎮裏以前也是有過穿旗袍的女子的,她們溫婉,風情,有壹種那個年代豐富的底蘊和內涵。輕顰淺笑地走過小鎮清晨的青石板,走過縣後彎彎曲曲的街角,走過煙雨江南的司前古巷,走過了小鎮的繁華與落寞。朋友的母親曾是壹位浦江大戶人家的小姐,聽他說,他母親就是著著旗袍,穿著高跟鞋,跟隨她的丈夫來到大山深處的小鎮,從此再也沒有回去,和父母壹訣永別。在朋友家喝茶,偶爾提及,他的神情有壹些落寞,在裊裊的煙霧和茶水的氤氳裏,緊蹙著眉頭,他數次有想去浦江尋找母親那邊親戚的念頭,但又不知從何找起,也打聽了不少人,但歲月裏那些長長短短的故事,全沈澱在了舊時光,不會泛起。

我以前並不知道旗袍,不知道女人還可以有那種風韻。小時候看到女人穿得最多的是大襟的衣裳,是軍綠色和藍灰色,再後來是月白粉紅,再再後來有了碎碎花花的裙子,覺得已是春光明媚,奪人眼目。看到穿旗袍的女子應該是在小時候電影《壹江春水向東流》,那種素雅的袍子,配齊耳的短發,清爽利索。事隔多年,早已記不清出現在故事的哪個片段,卻怎麽也不會忘記那身著旗袍的女子,那無法復制的風韻,那漸行漸遠修長柔美的倩影。

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用壹襲襲旗袍演繹了情節故事和時間的流逝。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穿著華美的旗袍,身段婀娜,體態修長,漫步在潮濕的小巷,旗袍在她身上有了別樣的靈魂,仿佛渾然壹體。劇情裏,為她量身定制了二十幾套旗袍:藍底大紅花,黃底紅藍圈,棕色波紋,青藍格子,翠棕水墨,暗色彩虹,流光溢彩,黑色蛇紋,翠綠菱格,黃色水仙,染橙黃花,藕粉波紋,白底水墨,白底藍花,藍底黃綠花,棕底黃白花,不同顏色,不同款式,配合不同場景,冷艷,憂傷,雍容,端莊,如行雲流水熨帖在女人身上,盡顯東方女性古典的嫻靜、清雅、成熟、溫婉的氣質。淡淡暗香和微微惆悵彌散在舉手投足間,壹顰壹笑都是深深的寂寞與思念,帶給人們壹場絕美旗袍的視覺盛宴。

張愛玲曾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壹種語言,隨身帶著壹種?珍劇。臨水照花的張愛玲是極其喜愛旗袍的,她筆下也刻畫出壹個又壹個活色生香的旗袍女郎。可以是如雍容華貴的牡丹,也可以是如清雅脫俗剛出水的青蓮,抑或是深夜幽靜小巷深處倚門斜靠,指間燃著煙,輕吐壹口煙圈,然後轉身走進深院的風塵女子。張愛玲曾有壹張穿著旗袍仰頭向上的黑白圖片,我壹位客居南寧愛好文學的女同學,也有類似造型的壹張,如不細辯,會以為是張愛玲,確有幾份神似。

最能穿出旗袍韻味的是阮玲玉,她留下的那些穿著各種旗袍的黑白照片,配上她那壹雙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的媚眼,特有的削肩,柳腰,柔軟氣質,旗袍穿在她身上真正有了風情萬種生命的張力。壹笑萬古春,壹啼萬古愁,與那個時代完全契合。旗袍的美在於這韻味,在舉手投足間女人柔美風情溫婉的韻味,無論是妖嬈還是素雅,性感或是嫵媚。高挺的衣領,古老的手工盤扣,把女人的美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卻又勾勒得凹凸有致,兩側的高衩讓迷人的春光卻忽隱忽現,呈現出極至的柔美和嫵媚,玲瓏盡現。也許極致的性感從來都不是裸露的,而是像含羞帶怯的欲露還掩的初荷,在若隱若現中讓人有無盡的想象空間。

廣場舞風靡後,不知什麽時候開始,壹股懷舊旗袍風也悄然興起,小鎮壹群大媽迷戀上了旗袍,組成了旗袍秀的隊伍,排練,走臺,和旗袍相配的道具花傘,團扇,繡花布鞋,置辦得壹應俱全,也學著那電影中的那壹襲襲旗袍,想把自己的身材勾勒得如詩似畫,嫻似嬌花照水,行如弱柳扶風。我為她們去拍過幾次,梁家山的叢林,上黃的古村落,西溪有流水旁,十裏荷花深處,卻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這讓我想到《潛伏》裏翠平剛到天津和余則成合作時首穿旗袍、高跟鞋時的窘態,山野的氣質駕馭不了風情的旗袍。旗袍需要恬靜的容顏,修長美麗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沒有內在的氣質,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

她們的旗袍都是淘寶上買的,統壹的色彩和款式,批量均碼的那種。其實真正的旗袍是要用心做成,我覺得剛成熟的少婦穿才是絕配。妙處是要美得恰到好處,並且要構思細膩協調,不能肥壹絲壹毫,也不能瘦壹絲壹毫,與身體曲線完全吻合,方能展現旗袍那種特有的韻味。和旗袍相伴的應是高山流水的古箏,輕盈低轉的團扇,溢出墨香的古裝線書,潺潺流水的竹間小溪。但她們似乎不講究這些品味,她們像對待廣場舞壹樣對待旗袍,別人的眼光並不會妨礙她們的熱情,她們大膽地在街上走,在河邊照,在茶山上秀,在廣場上舞,錄成短視頻,制作抖音,不亦樂乎。或許每個女人心中都有壹個旗袍夢吧,不管自己的身材和模樣是否適合。或許她們是真的喜歡並愛上了旗袍,愛上旗袍的內斂與安靜,只是並未懂得旗袍的內涵與韻味。

她們努力地學著,現在有了些韻味。旗袍秀作為大山裏的壹道風景,遊走在了西溪、南門碼頭,秀在了古街,行在山間水邊,為小鎮增添了壹道靚麗的風景,遠遠地看,那壹襲歲月的優雅,從古典走向現代,宛如朵朵開在初夏的荷花。深夜,看著為她們拍攝制作的視頻畫面,她們行走在小鎮的青山綠水間,還是有美的意境。我給她們的視頻配上壹些文字,為這方秀美的山水,人間的桃花源,為熱愛生活的她們:

遇見妳,江南風荷

霓裳羽衣,花鈿玉笄

遺落在江南的葫蘆寶地

我著素色旗袍相契

渺渺煙波上淡月村墟裏

圓潤的雙肩是東溪西溪

塵封葫蘆口的巽峰塔

檐鈴在梵音中叮叮響起

我走進這壹方秀美的盆地

遠處裊裊炊煙,野藤疏籬

鳳凰扣下的風姿在廣場工筆

香雲紗的垂墜暈開楊柳岸堤

秋風拂過蘆葦西溪

笛聲金黃了杏葉太平

我憶起戴望舒的雨巷

都市繁華過後在青石板獨行

縷縷丁香的姑娘帶著油紙傘

朔江而上撐到天晴

遇上溪水婆娑的午溪

蓮步輕移,流蘇盈盈

彌散開小鎮典雅安祥氣息

淡淡雅雅的氣質洇開了水墨

粉紅玉白的荷花渲染了身影

古老的城墻團扇開青苔底色

臨水照花,花動壹城春色

音符般律動的采茶姑娘

氤氳著竹篁外的茶青

壹曲江南春裏,風荷大地

蔚藍的天色下穿過拱辰門

我在南門碼頭等妳

通濟橋的黛山倒影中

再吟壹首雨霖鈴,再沒有無語凝噎

駐足司前古街回望舊時歲月

宣平景色都滾邊進袖口衣襟

款款走過黃昏走過天明

流淌千年的宣平溪邊楊柳依依

壹念杏黃,壹念荷起

如鉤的新月,載不動古鎮芳華

闌珊的燈火,把小鎮細細梳理

在這場旗袍秀中,我是把這千年的江南小鎮,在新城鎮建設後越來越美的身姿,也幻化為心中那現代而不失傳統古典美的旗袍女子了。願歲月靜好,旗袍傾城,山河依舊。

作者簡介:韓劍鋒,愛好攝影、寫作,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