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竇文濤不做《鏘鏘三人行》後,在做什麽呢?

竇文濤不做《鏘鏘三人行》後,在做什麽呢?

2017年9月12日中午,鳳凰衛視官微宣布鏘鏘三人行停播。

任何壹檔綜藝節目,停播之前都會有告別說辭,主持人會各種煽情撒狗血,感謝觀眾朋友多年以來的支持,然後再用往期回顧湊幾十分鐘,把最終回畫上圓滿句號。

但《鏘鏘三人行》的結局,毫無預兆,最後壹期許子東跟竇文濤聊的就是《敦刻爾克》電影,結果播完後他們就撤退了。官方給的說法是暫時告別,後會有期。但兩年過去了,文濤和鏘鏘嘉賓們去了其他劇組聚首,但都不如三人行那樣犀利,那樣的讓人期許,反而變得商業化,變得庸俗和無聊。

《圓桌派》也好,《壹路書香》也罷,《鏘鏘行天下》也好。文濤做到了他在鏘鏘裏面壹直抱怨的境界,可以輕輕松松掙大錢,只要靠自己的名氣,然後跟著節目組安排說壹些不痛不癢的言論,就能名利雙收。甚至可以跟著壹些所謂的流量鮮肉插科打諢,用自己的溝通能力去迎合那些屁也不懂的 娛樂 明星。

《鏘鏘三人行》的魅力,在於壹張破桌子,壹堆廢報紙,三張椅子,壹片綠布,三個口無遮攔的成年人釋放他們最真實的想法。鏘鏘壹直以來的標簽就是自由,無論言論還是思想還是走向,都是自由而且沒人可以限制的。

竇文濤說過,鏘鏘十幾年來,劉長樂老板從沒有用職權強迫竇文濤說過任何壹句言不由衷的話,雖然可能有不合適的表達被剪掉或者不能播出,但只要播出的節目,都是文濤和嘉賓最真實的表達;

馬未都說過,鏘鏘是他最愛的壹檔節目,如果自己時間允許,他想要壹直呆在這裏,因為國內只有這麽壹檔節目,不用背稿子,不用提前排練,上節目想說什麽說什麽,沒人會在鏡頭前打斷妳糾正妳;

王蒙說過,看過他在鏘鏘表演的朋友,都希望他能在所有場合都那麽自然,那麽詼諧幽默,但王蒙說不行,只有在那裏才可以那麽放松。

鏘鏘三人行可能是華語界最自由,最有看點,也最真性情的壹檔節目,但它莫名其妙的沒了,作為鏘鏘迷,隱約感到這壹天遲早會到來,但沒想到會毫無預兆的降臨。

而竇文濤還是那麽吊兒郎當,還是那麽愛開車愛逗悶子,但失去了那個狹窄的綠布空間,失去了那個張口就來的三人圓桌,竇文濤變得和所有國內主持人壹樣,有趣但平庸。我知道他還是他,但他也不再是他。

我只希望鳳凰衛視的官方說辭是真的:只是暫停播出,後會有期。

主持了《鏘鏘三人行》多年,竇文濤積累了大量的人脈,采訪聊天的人不計其數,這次的新節目《鏘鏘行天下》嘉賓不能更換,加上竇文濤,只能是三個人,從選擇的兩個嘉賓來看竇文濤還是很有“心機”的,許子東作為大學文學教授,對於各國的文學以及名人作家都是如數家珍,在 旅遊 的過程中,有這樣壹位百事通,相信旅程會很有趣,從節目壹開始許子東對伊斯坦布爾周圍城市的介紹,以及節目中對於各國文學的解讀都可以看出這次竇文濤是請對人了。

有了新的金主爸爸騰訊的投資,竇文濤明顯是不差錢了,希望在這種不差錢的情況下竇文濤能呈現給觀眾更有趣更有深度的節目。

竇文濤是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沒有之壹。鏘鏘三人行,是我最喜歡的訪談節目,也沒有之壹。

無論竇文濤做什麽,不可避免都帶有鏘鏘三人行的風格,沒辦法,這是基因,很多人,也想模仿,也沒辦法,這是自帶的,學不來。所以,無論他到哪裏,這種風格,會揮之不去,是另壹版本的鏘鏘,如果有壹天,失去這種風格,那麽竇文濤,也就不再是竇文濤了,他的職業生涯結束了。

竇文濤主持最大的特點是自嘲、不裝。

這點很重要,是他節目最大的看點,也是最吸引人之處。

比如,在節目中,經常會有很尷尬的問題,令人難以啟齒的事情,但每次,竇文濤都以壹個市井小市民的身份,弱弱地,怯怯地,先展開自我批評,先深刻剖析自己,這會讓嘉賓不知不覺就放松了,壹切也就順理成章開始了。

每次做節目,竇文濤只是在和嘉賓們閑聊。但其他采訪節目所具備的節目要素他都具備,他只是用壹種別具特色的方式完成采訪,不讓采訪的痕跡有絲毫的外顯, 這正是他的高明所在。

他的定位很有意思,他不是以知識分子自居,而是 以壹種小市民的方式去解讀 社會 ,不高高在上,不讓人產生壹種距離感,用小市民的感覺去關註 社會 現象,討論 社會 問題,這種平民的視角縮短了和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有種貼近感。

他這點確實高明,他真正理解老子的話,水因處在低位,才能成其大。

他的荒誕不經,能夠讓人拋開許多嚴肅不可觸及的話題,而是用壹種調侃的方式來說出心中想說的話。竇文濤仿佛是市民階層的代言人,他說的或多或少的代表市民的心聲,大家猶如吐出了心中的郁積的話語而痛快。

但是,又不能拉低節目的層次,不能低俗化,所以,請權威人士的參與,為節目增加了深度,同時也提升了節目的價值。竇文濤的這種風格,特別容易調動嘉賓的情緒,來參加節目的嘉賓,不會感覺到自己在接受采訪,更多的是在進行壹次愉快的對話。

如果就裝可憐,耍貧嘴,那也會走向低俗化,這就不得不說竇文濤的壹個本事,就是能夠用幽默的手法去解析深層的 社會 問題。

他思維敏捷,其中包括很多有幽默感的言語。幽默是竇文濤風格中的的主調,在保持幽默風格的基礎之上能用深邃的、思想嚴謹的態度把握節目。

他很不嚴肅,妳反而會覺得他很真誠,這種態度觀眾都很喜歡。

竇文濤說人話、鬼話,但不說神話。竇文濤說各種正確的話, 但不說政治正確的話。

竇文濤說聰明而賣弄的話,但不說愚蠢而不自知的話。竇文濤說庸俗的話, 但不說高尚的話。竇文濤說反諷的話,但不說憤怒的話。在 娛樂 受眾的同時,他自己身心也得到清洗,受眾在被 娛樂 的同時,發現憤怒已被消解殆盡。

竇文濤無論走到哪裏,無論主持什麽樣的節目,我永遠能記住的是他怯怯的、弱弱的自我剖析,還有壹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我呢,雖然不是什麽權威人物,但對節目要求還是挺高的!這麽多年追著看的只有兩個壹個是(鏘鏘三人行)另壹個就是(曉說)了!初識三人行時就被他們的針砭時弊,專業不羈的談話方式吸引住了,只會是每期必追!自停播後,文濤搞了(壹路書香),(圓桌派)只是對前兩期季裏的幾期還是感覺不錯,最敢說,最專業的大嘴丁學良,細膩穩重的李玫瑾等幾位老師影響頗深!期待佳作再出!在條條框框裏殺出壹條血路吧!等待......

妳沒有看圓桌派嗎?每年都會有更新,節目質量提高了不少。但現在好像不能像以前壹樣隨便聊什麽話題了,現在聊的都決對不碰線。之前不是和徐老師、馬家輝壹起出遊(那個什麽節目來著,後來到俄羅斯那個)不過我感覺也不好看,可能不是我想要的吧。現在感覺他每年都有很長壹段時間的假期,和鳳凰哪會兒不壹樣了。那時都要天天三人行。

竇不做鏘鏘三人行以後,做了很多網絡談話節目呀,圓桌派,壹路書香,鏘鏘行天下。至於他為什麽不做三人行了,個人感覺應該是他個人原因吧,做三人行太累了,收益比這些網絡節目少多了吧。至於有沒有上面的壓力就不得而知了。到了2019年就知道什麽原因了,關前的那些日子有幾個鏘鏘的嘉賓在19hk問題上很活躍,陶呀,張呀等等。

我個人還蠻喜歡這個有時裝傻充楞、有時痞痞壞壞的竇文濤的。也是通過鏘鏘三人行的節目,才認識了梁文道梁道長。之前有很長壹段時間,經常使用看理想的APP,但竇文濤這位仁兄我還確實關註的不多。

這可能和他鮮少接廣告也有關吧,如果天天上電梯就能看到什麽拖把專家什麽的,估計就能見得多了。這個號稱自己貪財的人,就是在最火的時候,對於接廣告也著自己的底線。

但底線也是可以被打破的。人生看似簡單,但人世的艱難和苦難,有時候是不足為外人道的。人到中年,人生起伏,曾經的光鮮亮麗對於現世的生活,也只能是回憶中的遙想當年。

前兩天真還看到他接的那個《尺子的答案》的廣告,我半天沒反應過來是廣告,我以為是竇文濤要做什麽新節目了呢!就連做廣告,也做得蠻有自己竇氏品牌風格的。

在《尺子的答案》中說到,我們面臨浩如煙海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邊界。信息繭房,消費也有繭房。微小如我輩,如何不再在信息的繭房和消費的繭房中無法抽離,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竇文濤好像很少以自己是文化人自居,似乎通過他自己對他自己的定義,總會把俗人、愛講段子、膽小怕事等貶義詞相聯系起來。

喜歡有品質的談話類節目。竇文濤不像梁道長,帶著那帶著撲面而來的濃濃的文人氣質,他始終還是有點痞痞的“小人”氣質,但假如身邊有這樣的人做朋友,也覺此生有幸。

這個被稱為"油膩男"的竇文濤,擅長嘴碎、絮絮叨叨圓桌派式的熱衷於挖掘壹些個人隱私而東拉西扯,時政與 社會 時弊、民生疾苦類的話題則很少涉獵和觸及。

如果主持人缺乏政治視野、偏離 社會 焦點訪談,把節目辦成了市井雜談,自已也必然會淪落成不被人囑目小角色,目前竇正亦步亦趨地朝這壹方向邁進。

整天在做不講政治,淡化意識形態,看不到大局,坐井觀天,清高文雅書呆子的事,估計還要為趙本山陳冠希之流討巧說好。文人最怕把學問和是非觀做成了壹鍋夾生飯,男人最怕成了唯唯諾諾的娘娘腔。

鳳凰衛視沒有了鏘鏘三人行,剩下的依然是老面孔,老節目,沒有創新,沒有新人,已經沒有多大的看頭了。丟了拳頭產品,後續又沒有跟上,廣告如果在減少,就真的做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