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有什麽風景?
八裏河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潁上縣南部的八裏河鎮,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北距潁城4公裏,西迄阜陽58公裏,東南距合肥170多公裏。該風景區是在多年建設的基礎上,1991年特大 洪水後充分利用低湖沼澤窪地,綜合治理而成的,1996年對外開放,主園區“世界風光”、“錦繡中華”、“鳥語林”、“碧波遊覽區”,占地3600畝。八裏河的環保成就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保“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13年成功躋身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為國家AAA級風景區,位於阜陽城西北壹公裏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明代《正德潁州誌》載:西湖“長十裏,廣三裏,水深莫測,廣袤相齊”。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壹塵裏,未覺杭潁誰雌雄”。從宋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壹的楊萬裏。
阜陽生態園
阜陽生態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全國科普基地、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風景區始建於2001年7月,2002年5月1日開園,是壹家以農業觀光為主線集“農業示範、科普教育、生態環保、休閑娛樂”為壹體的的著名旅遊景區,總面積1200畝,有現代農業園、熱帶植物園、精品果園、采摘園、江南水鄉、九和塔、龍泉瀑布、豎琴廣場、熊貓館、百鳥園、歐陽修故居——會老堂、水上樂園等18處主題景觀組成,風光旖旎,景色秀美,被譽為“歐公故居、生態仙境”。
迪溝生態樂園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於潁上縣東北部的迪溝鎮(原名:湯店鎮),地處濟河,西肥河交匯處,東臨鳳臺,北與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縱穿南北。在小農場的基礎,建成了生態旅遊與佛教文化為壹體的旅遊風景區。整個風景區由竹音寺,五百羅漢堂和生態園組成。五羅漢堂非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整雕而成,堪稱“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壹顆璀璨的明珠”。竹音寺與五百羅漢堂合璧壹處,構成了完整的佛教文化場所。迪溝生態園為潁上縣湯店鎮興建的集動植物養殖繁育、觀賞為壹體的生態園林。內有數百只孔雀、上千只水鳥以及天鵝、鷹鷲、鴕鳥、鸚鵡、大象、老虎、獅子、矮馬、猴子、狗熊等飛禽走獸和數百種植物。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
阜陽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阜陽城中心幹道潁州路附近。據史誌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於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壹層獨為壹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壹、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鬥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制五叉剎桿貫串攢尖,造型樸素莊嚴。文峰塔既與“文”相關又極富道教色彩,該塔壹些磚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祁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陰陽魚圖案。
阜陽文峰塔
王家壩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王家壩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境內,處於中國南北兩大植物區系的過渡與匯集的特殊地區,動植物資源豐富,維管束植物88科377種,動物***有11綱100科140種。每年的初夏,灘塗出露、綠草茵茵,眾多水鳥在此棲息、繁殖,景象甚為壯觀。濕地公園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濕地植被演替過程和鳥類變化為研究重點,結合王家壩精神和淮河文化的展示,建成集濕地生態保護、濕地科研監測與科普宣教、濕地合理利用及宏揚王家壩精神為壹體的省級濕地公園。
安徽王家壩國家濕地公園
界首兩灣濕地公園
界首兩灣濕地公園位於代橋鎮境內,距界首市區27公裏,總規劃面積為603h㎡,其中濕地面積454.2h㎡,“兩灣”濕地主要由鎮境內的泉河河道、馬灣與南季灣三個部分組成,與代橋鎮境內縱橫交錯的“八溝”渾然壹體,構成獨特的生物群落,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類繁育的天然場所。計劃投資1.8億元,擬建有“生態保育區、宣教展示區、生態恢復區、合理利用區、服務管理區”等。
界首兩灣濕地公園
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
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為耿樓河道濕地,位於太和縣城周邊,延伸面積達20平方公裏,濕地河流、溝渠、沼澤集中連片,相互連通,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復合濕地系統,發揮著行洪、灌溉、航運、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沙潁河濕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濕地,濕地公園原有生態環境現保持完整,動植物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濕地周邊歷史遺跡眾多,文化久遠,內涵豐富。
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
泉鞍洲濕地公園
臨泉縣泉鞍洲濕地公園位於流鞍河與泉河交匯區,轄流鞍河下遊和泉河張營、城關段,規劃總面積850公頃,涉及白廟、張營、黃嶺、田橋、城關及縣經濟開發區6個鄉鎮(區)。濕地公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水質優良,魚類豐富,同時也是鳥類棲息的天堂。泉鞍洲濕地公園的建設,將在全面保護和恢復流鞍河、泉河濕地功能,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特產
阜陽鹹鴨蛋阜陽河流眾多也是養鴨蛋好地方,自然鴨蛋也很多,阜陽有個最普遍也是最傳統的方法,是由天然燒堿(草木灰),食用鹽(無公害),腌制15——20天,個個出油。
太和貢椿中國唐代曾用此物作貢禮,清朝時被禦封為“貢椿”,名揚天下。 尤其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更是香鮮脆嫩,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調拌成面食。 據《中國中藥大全》記載,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啞、水土不服及妊娠反應等癥狀。[17] 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谷雨前來摘,腌制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
紅薯粉絲阜陽自古盛產紅薯粉絲,但產於阜南縣苗集鎮的“張古牌傳統農家粉絲”最為著名。
太和櫻桃
太和櫻桃太和縣是中國櫻桃的主要產地,唐宋時期已有名氣,著名品種有:大鷹嘴、杏黃桃、黃金桃、金畿桃、銀紅桃等。其特點為成熟早,果核內無仁、含糖量高。
荊芥是安徽省阜陽市栽培歷史較久的壹種夏季綠葉香辛蔬菜,其柔嫩莖葉可作涼拌菜,具有清涼薄荷香味;炒食魚、肉、蝦時,放入荊芥可解除腥味。荊芥在醫學上也有壹定價值,取其花穗入藥,可祛風利咽,消除咽腫、火眼等。
柳編阜南黃崗、潁上半崗利用當地豐富的杞柳資源,早在明清時期,就從事柳編生產,為傳統手工藝產品,主要有各式提籃、面包籃、水果盤、食物箱、花籃、動物籃等40多種型號,600多個品種。產品已遠銷日、意、荷、英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阜南杞柳:全縣已發展杞柳十萬畝,年產鮮條1.5億公斤,
阜南柳編
年創產值2.5億元,面積、產值均居全省第壹,是中國四大杞柳產區之壹。阜南縣柳編工藝已有500年的歷史,產品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出口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阜南縣有二十余萬人從事柳編加工。2000年,阜南縣被評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
界首盧氏彩陶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遺風,又吸收了剪紙、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在制陶技藝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在刻畫題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戲曲中的藝術元素,以壹幕幕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盧山義的"刀馬人"系列是其代表![18]
美食
阜陽地鍋雞
阜陽小吃屬安徽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
地鍋雞
地鍋雞,現盛行於皖北壹帶,特點:地鍋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名稱來歷:舊時農村用的鍋多用磚頭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燒飯,所以稱為地鍋。地鍋雞的特色在於燒時用木炭,大鐵鍋保持土菜風味,鍋上貼壹圈死面鍋餅。起鍋時雞香餅脆。
格拉條
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是阜陽特有的壹種食物,
阜陽格拉條
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壹種面條,都叫格拉條。
太和板面
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面食的壹面旗幟。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桃園兄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潁州(今安徽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鬥、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面經過上百次的試和面成功了;而後張飛對廚師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湯為料,廚師靈機壹動,添加近十多種能食用的藥材(當然也包括辣椒)和羊肉壹起為張飛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撒湯
撒湯,是流傳於民間的壹種小吃,起源於古潁州。撒湯以其簡單的做法和鮮美的口味被流傳開來。撒湯主要是用羊或者雞的骨頭來熬制的湯,湯裏稍微勾點芡汁,讓湯濃壹點。打壹個雞蛋在碗裏攪勻,用滾開的湯汁壹沖,沖成蛋花,鮮美的撒湯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