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雲德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可能只能記住壹些世界第壹,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很多隱藏在背後的實力派科學家,並不會真正去在乎那些無用的虛名。我國就有這樣兩位科學家,他們竭盡壹生,潛心鉆研科學技術,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是人民的科學家,也是祖國的驕傲。盡管很多人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他們依然默默無聞地勤懇工作,為我國在科技上突破了壹個又壹個世界第壹,他們是真正造福我國人民的專家。
作為博士生導師的王澤山,永遠忘不了父親曾經壹再教導他的壹句話,那就是:永遠不要忘記妳是壹名中國人。王澤山的父親為什麽要對還是兒童的兒子壹再強調這壹點呢?因為當時日本人已經占領了他的家鄉東北。在目睹了祖國被外敵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以後,那種感受是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所無法感受到的。在父親的壹再教導下,王澤山發誓要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整個祖國和人民,永遠不做亡國奴。軍事強,則國強。為了能夠為我們的國防事業增磚添瓦,王澤選擇了很冷門、很少有人選擇的火炸藥專業。
從進入哈軍工那壹天開始,王澤山就堅定了自己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出自己畢生精力和熱情的決心,這個僅僅只有19歲的小夥子,不怕枯燥,不怕危險,不畏艱難和困苦,壹頭紮進這個領域內,壹研究就是壹輩子。甚至在我國某個特殊的時期,他依然自己躲進實驗室裏,毫不中斷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研究。當外面鑼鼓沖天,彩旗飄展時,他在研究火藥。當校內師生沸騰,萬人空巷時,他在研究火藥。當每個人都投入到他們認為的火壹般的事業之中時,他依然在研究火藥……這就是為什麽王澤山教授能夠在火藥上作出巨大成果的原因吧。壹個人要想成就壹番事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方式和堅定不移的信念,能夠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勇往直前,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在上世紀90年代,王澤山攻克了廢棄火藥方面的多項世界性的難題,因此我國在火藥方面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很多。由於炮彈的有效期是有限的,每年我國都會廢棄銷毀上萬噸的過期炸藥。為了處理這些高危險“廢料”,國家是費盡了腦汁。傳統的處理方式是,沈入大海或人為燃燒掉。這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壹定程度上汙染了環境。為了能夠突破這壹世界性難題,王澤山院士傾盡全力,終於研究出了廢棄炸藥再利用技術。這不僅為我國節約了大量的軍費開支,還很大程度地減輕了環境汙染。為此,王澤山院士於1993年榮獲國家技術進步壹等獎。
此後,王院士壹發不可收拾,帶領團隊發明出了低溫感技術。這不僅提高了我國的火炮威力,還在同壹領域超越了世界各國的水平。盡管王院士已經80多歲了,依然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和學生們壹起在野外研究炸藥。當很多人不忍看他如此受罪時,他還幽默地說他天生就是低溫感。這樣壹位默默無聞而有風趣幽默的學者,曾經三次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這是我國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每年能夠獲得此獎的人不能超過兩人,獎金為500萬人民幣,並帶有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親筆簽名。而王澤山院士壹人就獲得過三次,這是什麽概念?超乎我們的想象。
而另壹位院士,不但也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而且被稱為中國幹擾素之父,是壹位病毒領域的世界級權威人士。這是壹位什麽樣的人物呢?她在國外留學期間就曾發表過17篇學術論文,被前蘇聯教育部破格授予為博士學位。當很多人無法理解這位在國外留學的學生,是如何做到在三年時間內發表如此眾多的高科技含量的學術論文時,侯雲德院士在多年之後,用他的科技成果響亮地回應了那些人的質疑。
侯雲德院士,是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他為我國的防疫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在艾滋病領域,肝病領域侯院士都是北鬥級人物。無論是非典時期,還是甲流時期,侯院士都是沖在病毒研究第壹線的領導者,他曾經創下87天成功研制壹項疫苗的世界紀錄。他的名言是:科學家要敢講真話,為國家和人民著想,不能只計較個人得失。瞧瞧,什麽是偉人,這才是偉人。他為我國取得了八項世界第壹,看清楚了,這可是世界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