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系統研究的發源地——聖塔菲研究所
前段時間還有壹本暢銷書叫《規模-復雜世界的簡單法則》,作者試圖通過物理科學和數學的思想、概念、範式,構建壹個可以解釋生物體大小、城市規模大小、公司規模大小等高度復雜系統的,具有通用性的“規模法則”。
作者傑弗裏?韋斯特(Geoffrey West)是享譽全球的復雜系統科學領軍人物,並在2006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他是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曾擔任頂尖的復雜系統研究機構——聖塔菲研究所的所長。
聖塔菲研究所是在1984年,由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起,其中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瑞·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和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肯尼斯·阿羅(Kenneth Arrow)。他們會同壹批從事物理、經濟、理論生物、計算機科學的著名研究人員,在美國墨西哥州的聖塔菲伊蘇區中壹個租來的女修道院中組建了聖塔菲研究所。
聖塔菲的創始人們意識到,科學和社會所面臨的大多數挑戰性、令人激動、深遠的問題,都處於傳統學科的邊界之間。包括,生命的起源,有關生物體、生態系統、流行病或社會的創新、增長、金華和系統韌性的壹般性原則,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網絡動力學,醫學和計算科學中的生物學研究範式,生物學和社會中的信息加工,能量和動力學的相互關系,社會組織的可持續性等。
聖塔菲研究所致力於復雜適應性系統的跨學科研究,包括物理、計算、生物和社會系統,在國際上被公認為“復雜系統跨學科研究的正式發源地”,發揮著核心作用。
聖塔菲研究所的文化在於創造壹個開放的、催化性的環境,把聰明人聚集在壹個相互扶持、相互促進、充滿活力的環境中,並讓他們彼此能夠自由互動和交流,就將自然而然產生很多思想火花,從而將高度多樣化的思維融合在壹起,為實質性、深度的合作做好準備。
這個研究所有以下幾個特點:
壹是不設系別或正式小組,而是有著努力推動長期、創造性、跨學科的研究的文化,涵蓋了數學、物理、生物醫學、社會和經濟等各個領域。
二是人員來源的多樣性和動態性。長期教員較少,但是有100名左右的外部研究人員,都在別的機構任職,每個人每隔壹段時間都會來聖塔菲研究所待上幾周。
三是幾乎沒有層級結構,同時在這裏的人員規模不大,每個人都很容易認識其他人。
四是相互交流非常頻繁,可供研討的公***區域非常多,可以邊吃午餐,邊即席研討,考古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古生物學者、量子計算專家、在金融市場工作的物理學家等可以每天互動交流,相互交談,***同思考。
聖塔菲研究所第壹個重大項目就是由前面提到的物理學家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和經濟學家肯尼斯·阿羅(Kenneth Arrow)***同發起,旨在從復雜系統的視角去解決經濟學的基礎性問題,例如非線性系統、統計物理學和混沌理論如何為經濟學理論提供洞見,在1989年就創建了早期研究小組,盡管現在這種學科組合已經不再罕見,但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壹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合作,被稱為“科學史上最為奇怪的組合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