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珣的教學工作
至今仍在主持並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與《鄧小平理論概論》課,每年授課學生多至600多人。同時還為研究生開設《資本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等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 1、進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體系、內容的改革。 教學體系與內容始終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貫穿壹條主線”,“正確處理五個關系”,“堅持三個科學觀點”,並以此為指導思想,以突出基礎性、時代性、針對性為特色。不斷推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內容,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為題發表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年第2期上,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2、加強教材建設研究。 教材建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要素,它會影響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建設好壹門課程需要壹本好的教材。主編了北京市普通高校示範教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被廣泛使用,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認同和好評,獲清華大學(1996-1999)年優秀教材壹等獎,200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北京市十五規劃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3、探索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理念、特征,推進教學模式的創新。 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實質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程建設上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將課堂教學、課外讀書、主題討論、電話教學等多種方式融為壹體,突出了學生的參與,體現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此期間完成了北京市教委項目《兩課教學方式多樣化研究》並接受了《思想理論教育導刊》關於《創新教學模式的采訪》,社會反應良好。 4、在紙質教材的基礎上,主持推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多媒體教學網絡課件及光盤。 此課件既突出了教材的核心內容,又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圖表、視頻和資料及“步進教程”“輔導答疑”、“學生閱覽室”、“模擬考場”“專家論壇”。等多個欄目,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進壹步推動了參與式教學與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推行。網絡教學與課內教學的結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由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網絡課件內容的新穎性和形式的啟發性獲2001年教育部第五屆教學軟件大賽二等獎,2002年清華大學教學軟件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