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邱濬文言文翻譯,字

邱濬文言文翻譯,字

《明史》邱浚傳

原文

邱濬,字仲深,瓊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過目成誦。家貧無書,嘗走數百裏借書,必得乃已。舉鄉試第壹,景泰五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濬既官翰林,見聞益廣,尤熟國家典故,以經濟自負。古成化成化元年,兩廣用兵,濬奏記大學士李賢,指陳形勢,纚纚數千言。賢善其計,聞之帝,命錄示總兵官趙輔、巡撫都禦史韓雍。雍等破賊,雖不盡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間。秩滿,進侍講。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講學士。《續通鑒綱目》成,擢學士,遷國子祭酒。時經生文尚險怪,濬主南畿鄉試,分考會試皆痛抑之。及是,課國學生尤諄切告誡,返文體於正。尋進禮部右侍郎,掌祭酒事。主濬以濬以真德秀《大學衍義》於治國平天下條目未具,乃博采群書補之。孝宗嗣位,表上其書,帝稱善,賚金幣,命所司刊行。特進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修《憲宗實錄》,充副總裁。弘治四年,書成,加太子太保,尋命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尚書入內閣者自濬始,時年七十壹矣。濬以《衍義補》所載皆可見之行事,請摘其要者奏聞,下內閣議行之。帝報可。知明年明年,濬上言:“臣見成化時彗星三見,遍掃三垣,地五六百震。邇者彗星見天津,地震天鳴無虛日,異鳥三鳴於禁中。《春秋》二百四十年,書彗孛者三,地震者五,飛禽者二。今乃屢見於二十年之間,甚可畏也。願陛下體上天之仁愛,念祖宗之艱難,正身清心以立本而應務。謹好尚不惑於異端,節財用不至於耗國,公任使不失於偏聽。禁私謁,明義理,慎儉德,勤政務,則承風希寵、左道亂政之徒自不敢肆其奸,而天災弭矣。”因列時弊二十二事。帝納之。六年以目疾免朝參。主濬在濬在位,嘗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事不合,至投冠於地。言官建白不當意,輒面折之。與王恕不相得,至不交壹言。六年大計群吏,恕所奏罷二千人。濬請未及三載者復任,非貪暴有顯跡者勿斥,留九十人。恕爭之不得,求去。太醫院判劉文泰嘗往來濬家,以失職訐恕,恕疑文泰受濬指,而言者嘩然,言疏稿出濬手。恕竟坐罷,人以是大不直濬。給事中毛珵,禦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問。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文莊。齋濬廉濬廉介,所居邸第極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學,既老,右目失明,猶披覽不輟。議論好矯激,聞者駭愕。至修《英宗實錄》,有言於謙之死當以不軌書者。濬曰:“己巳之變,微於公社稷危矣。事久論定,誣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禦史言賜祠於鄉。曰“景賢”。

譯文

丘浚,字仲深,海南瓊山人。幼年失去父親,母親李氏教他讀書,他看壹遍就能背誦。家貧無書,曾經走數百裏路借書,必定將書借到才罷休。考取鄉試第壹名,景泰五年(1454),考中進士。改任庶吉士,授編修職。丘浚在翰林院任職後,見聞更加廣泛,尤其熟悉國家典故,以經國濟民自負。

成化元年(1465),兩廣有戰事,丘浚向大學士李賢上書,指明陳述形勢,井井有條數千言。李賢對他的謀劃很欣賞,向皇帝稟報,憲宗命將丘浚的謀劃抄寫下來,讓總兵官趙輔、巡撫都禦史韓雍看。韓雍等攻破賊軍,雖然不完全是用丘浚的計謀,然而丘浚因此在朝臣中頗有威望,任職期滿,晉升為侍講。參與撰寫《英宗實錄》,升為侍講學士。《續通鑒綱目》成書,提升為學士,調任國子祭酒。當時學習經義的書,好尚奇險怪異之文,丘浚在主持南畿的鄉試時,在分考和會試中他都痛切地抑制這種文風。丘浚任職國子監後,他督促國學生時,尤為懇切地告誡他們將文體返歸正道。不久晉為禮部右侍郎,掌管祭酒事務。

丘浚認為真德秀著的《大學衍義》對於治國平天下的條目敘述得不完備,丘浚就博采群書補充了這些內容,寫成《大學衍義補》。孝宗繼位,他向孝宗呈上此書。孝宗認為該書不錯,賞賜黃金紙幣獎勵丘浚,並命令有關部門刊印發行。特別提升為禮部尚書,掌管詹事府的事務。充任修撰《憲宗實錄》的副總裁。弘治四年(1491),此書完成,加封丘浚為太子太保,不久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尚書入內閣任職從丘浚開始,丘浚當時七十壹歲。他認為《大學衍義補》所撰述的都可見之行動,請求摘其要點奏報皇帝,並下內閣商議付諸實行。孝宗批準他的請求。

第二年,丘浚上言道:“臣在成化年間見到彗星三次出現,遍掃三垣,方圓五六百裏大地發生地震。近來彗星出現在天河,每天地震天鳴不已,怪鳥在宮中鳴叫三聲。《春秋》二百四十年,記載出現彗星三次,地震五次,飛禽兩次。現在卻在二十年之間屢次出現,非常令人害怕。希望陛下體會上天的仁愛,想到祖宗創業的艱難,修身清心以立根本,而適應政事的需要,謹慎對待自己所喜好、崇尚的東西,而不被異端所迷惑,節約財物,不至於耗費國家財富,公正地使用人才,不偏聽偏信,禁止以私事謁見請托,明確義理,保持節儉的品行,勤於政務,那麽,阿諛求寵、邪門旁道的亂政之徒就不敢為非做歹,天災就可以清除。”接著列舉二十二種時弊,孝宗都接受他的意見。六年(1493)由於眼病免去上朝。

丘浚在位時,曾經用寬大為懷啟發孝宗,以忠厚來改變士風。只是生性偏狹,曾與劉健在商議事情時,因意見不合,竟把帽子摔下地。言官說話不中他意,丘浚總是當面駁斥。他與王恕關系緊張,以至於不說話。六年(1493)考核群吏,王恕上奏章要罷免二千人。丘浚則請求未滿三年的仍任原職,無特別貪婪殘暴劣行的官吏仍留任,留下九十人。王恕爭辯無結果,要求離職。太醫院判劉文泰曾經與丘浚家有過來往,劉揭發王恕失職,王恕懷疑劉是受丘浚指使,而輿論大嘩,說疏稿是丘浚寫的。王恕竟由此事被罷官,人們由此對丘浚很有看法。給事中毛珵、禦史宋惪、周津等紛紛上奏章彈劾丘浚不能位居相位,孝宗不理睬。過了壹年,加封丘浚少保職。八年,丘浚去世,終年七十六歲。追贈太傅,謚號文莊。

丘浚清廉不茍取,所居府第低下狹小,四十年不換。生性嗜好學問,年老右眼失明,仍手不釋卷。所發議論好偏激,聽者感到驚駭。到修撰《英宗實錄》,有人說對於於謙之死應該按不軌判罪來記載,丘浚說:“土木堡之變,如果沒有於謙,國家就很危險。事情久已有了定論,於謙所受的冤枉不能不辯白清楚。”他如此主持正義。正德年間,明武宗采納巡按禦史的建議,賜在丘浚家鄉為丘浚建立祠堂起名叫“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