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監國攝政王 愛新覺羅·載灃故事簡介,珠寶師的底座
清代監國攝政王 愛新覺羅·載灃故事簡介
人們通常在形容某壹人很有權勢時,常常會用“壹人之下萬人之上”或是“位極人臣”這樣的詞句。那麽在古代真正從名義和實權上都能做到這樣成果的也就只有攝政王這樣壹號人物了,而中國最後壹個王朝清代,卻在開國與亡國之時都有攝政王的出現,但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卻截然不同。
清代開國之初的攝政王多爾袞,由於自身強勢再加上頗有才幹以及軍隊的服從,不但牢牢控制了朝政,還使清朝順利的代替了大明,成就了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再反觀清代的第二位也是最後壹位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即使是他的兒子溥儀做了皇帝,他也依舊沒能將王朝從末世中扭轉回來。他曾經給自己的書房寫過壹副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單從這副對聯看,載灃的品性與抱負也已經顯露無疑了。
由於多爾袞在死後曾經被清朝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雖然兩個月之後又被剝奪了,但他也算不得是個純粹的攝政王了,況且清初國家典章不健全,多爾袞的攝政王也是個隨心所欲的路子,而載灃與他相比就受限制多了。而且載灃的身份也很特殊,雖然他的哥哥是光緒皇帝,兒子是宣統皇帝,但這兩位以及載灃這個最重要的承前啟後的攝政王卻全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在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壹日,皇帝駕崩載灃簡介,此時尚在病中的慈禧下旨載灃簡介,由於繼位的溥儀年幼,所以封其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可載灃這個人庸庸碌碌,只是壹個完全被漢化想做“小神仙”的王爺,慈禧為什麽要讓他做攝政王呢?因為慈禧還想三度垂簾,所以才找了載灃這樣的人。可萬萬沒想到,就在第二天慈禧自己也突然病重,奄奄壹息,而這壹切完全超出了她的預料,慈禧就這樣匆忙的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新皇登基之後,大臣們害怕載灃效仿多爾袞的舊事,又怕隆裕皇太後重演她姑姑慈禧的故事,所以當時的內閣衙門就折騰出了壹個有十六條章程的《攝政王禮節總目》,這樣既將攝政王制度規範化了,同時也避免了隆裕太後勢力的增長,對於大臣們來說是壹件大好事。
《左傳》中曾說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作為監國攝政王,載灃也必須替年幼的皇帝承擔起來這些責任,在《攝政王禮節總目》中的第壹條就是有關攝政王替皇帝祭拜太廟的職責,同時這也是壹項至高無上的殊榮。而在第二條就說明了,“軍國政事及黜陟賞罰,悉由監國攝政王裁定”隨後又在第五條對這壹項加以補充,由於皇帝是全國的陸海軍大元帥,所以此時皇帝的負責人載灃也就同時具備了全國所有軍事力量的指揮權,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位高權重。
同時作為攝政王,載灃與自己的嫂嫂隆裕皇太後和兒子宣統皇帝之間,也必須要有君臣法度,《條目》規定監國攝政王必須在太後面前稱臣,並且稱自己的兒子溥儀為皇帝,而其他的大臣都要對載灃尊以攝政王之尊號。除了這些載灃還負有教育皇帝檢查皇帝功課的責任,更為有趣的是,他同時還負責考核宣統皇帝老師們的教學質量和出勤率。而載灃也是唯壹壹個可以在皇帝龍椅東側設置寶座的人,與皇帝壹同出席早朝。
清代監國攝政王 愛新覺羅·載灃故事簡介,珠寶師的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