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環境保護應當以人為本還是以自然為本?

環境保護應當以人為本還是以自然為本?

環境保護應當以人為本:\x0d\謝謝主席,大家好!\x0d\縱觀歷史,人與自然的關系曾經從壹體走向獨立,以人為本將人的獨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同時“壹切屬於人,壹切為了人。”的口號也帶來了人類欲望的無節制膨脹。當工業文明的凱歌奏響之時,滿目瘡痍的大自然就是人類第壹犧牲品。如今,我們終於認識到人與自然應當和諧***處。可是在探討環保之路時,又怎能重蹈覆轍?我方認為環境保護應以自然為本,所謂以自然為本是指尊重自然內在大會,遵循自然規律,兼顧人類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處。首先,環境保護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承認了自然的內在價值決定了環境保護應以自然為本。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人是自然是壹部分,人的生存與發展都信賴於自然的平衡。現代生態學研究告訴我們,沒有任何壹個生命是毫無價值的或僅僅是另壹個生命的工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自然萬物都有其生存的內在價值並非是人類的附屬品,因此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處的前提也是環境保護得以成功的保障。其次將以自然為本落實到行動中是對以人為本的超越,壹方面人類並非是自然的中心,因此僅從人類生存與發展去認識自然無疑是用工具性的眼光看待自然,而只有把整個生存系統的相互聯系作為我們認識自然的出發點才能更好地認識我們所處的環境。另壹方面環保是人的生存需要與自然環境不能調和的產物,以自然為本所進行的環保追求的是包括人在內的整個生存系統的平衡而非僅僅滿足人的需。再者,以自然為本要求我們自覺遵循自然準則行事,將人的生存控制在自然平衡所能諧調的範圍之內,由此避免了以人為本所經常陷入的“先汙染後治理,邊汙染邊治理的惡性循環”。總之環境保護成功的關鍵在於人類的價值觀念的重塑,“久在凡樓裏,復得返自然”以自然為本是對以人為本的反思與超越也是我們環境保護所應該具有的價值取向,謝謝。\x0d\\x0d\謝謝主持人、評委、各位辯友、可愛的網友大家早上好!\x0d\\x0d\首先我方指出對方觀點的錯誤,對方觀點存在明顯的狹隘性。“以人為本”,就是把整個自然的利益僅僅看作人這個“類”的利益,而忽視其他種類的利益來談環境保護,最終只能是有美好的願望而已。人對自然的瘋狂掠奪,造成了環境的嚴重破壞。人類功利性的態度不利於環境保護的實現也不利於人類真正價值的實現。\x0d\\x0d\我方的觀點認為:環境保護應該以自然為本\x0d\\x0d\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不僅是指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內的壹切物質,還包括支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變化發展的內在規律。\x0d\\x0d\環境保護是壹門有關防止自然環境惡化,改善環境使之適合人類勞動和生活的工作。\x0d\\x0d\所謂的本是什麽,我方認為所謂本是根本,根源。\x0d\\x0d\所謂以自然為本是指人類作為環境保護的主體,其環境保護要取得成效必須首先尊重自然內在價值,遵循自然規律,兼顧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自然的全面和諧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處。我們不否認人類的價值,不否認以人為本。但在環境保護這壹問題上,以人為本是被包含於自然之下的工具理性,自然為本才是最終的“本”。\x0d\\x0d\下面從幾方面闡述我方觀點:\x0d\\x0d\壹、人是自然界的壹部分,不是淩駕於自然界之上的主宰者。壹方面,人產生於自然界之中,是自然之子,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自然屬性是人的基本屬性,因而人離不開自然,必須依附自然而生存。人類作為生物有機體不得不首先滿足諸如生存、安全、繁殖等基本生理需要。另壹方面,人類起源於自然界,演化、發展於自然界.其存在發展是自然發展的壹部分。壹定的自然條件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它為人類提供了各種不可缺的資源,也為人類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特定的自然條件優劣與否,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推動或延緩作用,因此人的發展必須要遵循自然規律,只有保護了自然,人才能得以發展,社會才能進步。因此,我們不應該局限於以人為本的局部環境保護,應該將其擴展到以自然為本的整體,以文化創造為主體的人的壹切活動,必然包含於自然這壹範疇中,其壹切活動,必須以自然為本。\x0d\\x0d\二、自然賦予人以內在德性和神聖使命才是人類環境保護的根本。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 \x0d\,他能夠改造和利用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是環境保護的主體。但是,自然界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壹切資源和條件,它賦予了人以內在德性和神聖使命,使整個自然生態平衡、和諧發展。人類要在實踐中實現生命的最高價值——“與天地合其德”,就必須按照自然規律與要求來開展環境保護實踐,這是根本,根源。而不是所謂的人的需要。\x0d\\x0d\三、人的價值是在實現天德後才得到最終體現。也就是說,自然是人生命價值的來源。自然界具有內在的生命力,其在的不斷創造生命,因而自然界的萬物也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就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而言,自然界不僅是人的生命的來源,而且是人生命價值的來源。人本身是有創造能力的,但是,人的創造能力是有前提的,人絕不是自然界的“立法者”,而是自然界“內在價值”的實現者與執行者。\x0d\\x0d\“以自然為本”則意味著環保追求的是包括人在內的整個生存系統的平衡,它不僅要求人類的發展、要求其他物種的發展的同時還要求其他物種壹方面與人類和諧發展,另壹方面推動人類的進壹步發展。以“自然為本”將人類對待自然界的態度上升為壹種道德義務,有利於人類走出自我中心,從而有利於人們自覺愛護環境,從全局上謀求人類的發展,展現人類真正價值所在。“環境保護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承認了自然的內在價值決定了環境保護應以自然為本。”\x0d\\x0d\四,自然是有價值的,可分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自然界的內在價值是它對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發展的需要.其外在價值是它的存在,保持地球基本過程的健全發展。環境保護的直接目的是達到可持續發展,從而滿足人類長遠的生存發展需求。對方辯友的以人為本即只看到了自然的外在價值(即自然的工具性), \x0d\“以人為本”的“人類中心論”致使人向自然無度索取,對自然價值造成根本性損害。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人類必將走向衰落,曾經繁榮壹時的文明古國樓蘭的消失,就是血的教訓。“環境保護”口號的提出是人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它承認了自然的內在價值,決定了環境保護應以自然為本。\x0d\\x0d\歷史和國情告訴我們,人類在追求經濟增長,生活富裕,社會進步的同時,必須遵守自然法規,以其為本,才不會肆意擴大自我需求、只看當前利益、才會顧及到我們子孫後代發展的需求。讓後人在感受先人豐富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能享受到先人留下的優美自然環境。\x0d\\x0d\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現今提倡的環境保護方針,它真正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與作用。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環境保護應該以自然為本.\x0d\\x0d\1 \x0d\問題: \x0d\1、自然、自然,是自然形成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沒有了自然,那生於自然,回歸自然的人類不也就不復存在了嗎?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 2、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壹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對方辯友作何理解呢? \x0d\3、各國都講以人為本,但行為卻大相徑庭,連每個國家都不壹樣,何況每個人呢?對方辯友要按那個類型人為本呢? \x0d\4、 生態平衡是人類的主觀判定還是自然生態平衡呢? \x0d\5、 現在因環保需要,我們應關閉大批工廠,那對這些廠主而言是體現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為本呢? \x0d\6、 對方辯友強調壹再強調以人為本可以使人與自然合諧。可是人的欲望如何有限? 7、 請問人的欲望的界限何在? \x0d\8、 請問對方辯友,妳如何確定壹塊土地它應該退耕還林? \x0d\答:還林的前提是此處適合種樹。如果它只適合養魚,則無法還林。因而以自然為本才是原則。 \x0d\9、請問對方辯友,以人為本的客觀標準是什麽? \x0d\(答人與自然)就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順應自然的規律,而不是自然適應人的規律。\x0d\ 10、以人為本,到底是以什麽人為本? \x0d\ 11、人的觀念具有分散性,到底什麽人的觀念才具有普適價值? 12、是人都有欲望,滿足欲望就不可能有效地保護環境。 13、請問對方辯友,人類的趨利性妳如何克服? \x0d\12、各國國情不同,發達國家需要發展,發展中國家需要生存,在保護環境這個問題上,如何達成***同的利益呢? 自然為本 \x0d\1、保護環境是壹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壹個價值理念,即尊重自然規律,就是以自然為本 \x0d\2、在保護環境這壹具體的行為中,自然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壹切活動都是圍繞自然的。例如我們今天的辯論賽,是我們都是人,但今天所進行的比賽是圍繞這個辯題展開的,也就是說辯題才是今天的根本。 \x0d\3、以自然為本是將自然主體化,人與自然平等對話,體環境之需,急環境之所急,因而能更好的保護環境。 \x0d\4、以自然為本,並不是說人類就是面對自然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規律(也就是客觀規律)利用自然規律而有所作為。因為客觀規律是改變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x0d\5、大自然也正主動作用於人。 6、自然的基礎性、不可逆性 \x0d\6、實踐操作:(1)任其所以然而然。(2)在已經確定的自然規律範圍內依其本然之理而為之。 \x0d\ 將環境擴大化。 \x0d\1、 對方辯友將環境擴大化,使今天的辯題失去比較的意義,最終導致辯題不成立。 \x0d\2、 那是不是,自然也可以理解為自然而然的壹種態度呢? 3、 老子說,存在即自然。那是不是存在的都是自然的呢? 以什麽自然為本 \x0d\1、以此時此地此刻既是自然 2、人與動物具有同壹自然。 3、人造物品利用資源來源於自然。 自然規律並非自然。 \x0d\1、對方說自然規律是淩駕於人和自然之上的只能更加堅固我方觀點,說明自然規律無可違背,必須遵循。而對方說自然規律單獨存在我方不能認同,因為如果自然規律可以脫離自然存在,那自然是什麽?僅僅是存在物物質麽?(自然是自然界的物質+自然規律與法則,雖然在哲學上講規律確實可以單獨存在,不過如果說好了這點上起碼可以補處在劣勢上) 在真正的大自然中,所崇尚的法則是優勝劣汰、是適者生存 1、“天行有道,順之者興,逆之者亡” 2、自然法則是自然的子集,並不是唯壹。 自然是被動的、無意識的。 1、大自然也可以主動作用於人 \x0d\ 保護環境的出發點只能是為了保護人。不利於人的環境還是要破壞,要征服的。 1、它存在,就有他的合理性。沙漠也有它存在的意義。 當人類的利益跟自然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 \x0d\1、今天對方辯友告訴我們是我們對自然索取的太少了,今天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是對自然索取的太少還是索取的太多了呢,美國人有多少的大米跟玉米吃不完,為什麽不分壹點給非洲人民呢? \x0d\ 人與自然全面和諧***處和協調發展 \x0d\1、人與自然和諧***生是人適應自然,不是自然適應人。 \x0d\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眾多生物種類中的壹種,人類只是自然的壹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壹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即實踐),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系,在當今世界變革的大潮中,新出現的諸如“大科技觀”、“持續發展觀”、“生態價值觀”等等,就是對“人類中心論”的否定。 對方強調胡總書記說 \x0d\1、“以人為本”指政治經濟領域,保護環境屬於自然領域,因而理論無效。 \x0d\2、在倡導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人們普遍認為,堅持以人為本,就能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但歷史告訴我們,現實與我們的認識並不壹致。因為堅持以人為本的壹元論是人類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論,其結果就是把自然當作奴役的對象,把自然看作無生命狀態的客觀實體。 舉經濟學的權威 \x0d\經濟學理論在保護環境的領域屬於理論越界。 強調經濟學的是方法,具有普適性 \x0d\經濟領域的情況並不樂觀,壹個連自己家都料理不好的管家,誰敢請呢?誰能信呢? \x0d\\x0d\3 \x0d\ 萬能回答 \x0d\1、其實說得再多的以人為本 都是說明以自然為本只是沒有認識到本質的問題 所以 反方說的再多的以人為本 只能更加堅定我方立場 所以反方同學無須做再多辯論的掙紮 因為妳說得再多只能是將自己的立場拌倒! \x0d\2、我們談的以自然為本的觀念,強調的是尊重自然萬物,遵循自然規律,而不是僅僅拿壹物比壹物。 例子: \x0d\1、珠三角人為地去保護自然,結果反而造成了“綠色汙染”。為什麽有人去保護反而達到了相反的效果呢? \x0d\2、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自戰後就是無人區,由於幾十年無人幹預,反而成為了目前整個朝鮮半島環境生態最好的地區,連被認為已經在朝鮮半島滅絕的東北虎、大棕熊也都在這裏發現了活動的痕跡。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滿足人的利益需要的問題,“以自然為本,無為而治”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x0d\3、我們都知道吃鯨魚是壹種不科學的行為,也是壹種不環保的行為,但是日本人卻認為吃鯨魚肉是他們文化的壹部分,請問對方辯友如何實現妳們的利益和日本人吃鯨魚的利益的統壹呢? \x0d\4、看看我們現在的環保行動:都知道要保護雨林,可是亞馬遜流域燒放牧的行為在繼續;都知道要減少大氣汙染,但美國卻遲遲不肯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如今當我們面對環境問題之時,又怎麽能繼續以人為本,繼續為了滿足人的利益而無視自然的要求呢? 5、黑龍江省某些縣市把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自然草原改造成了養魚池或耕地,出租或賣給農民,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從利益的角度分析,這樣做政府和農民都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說不算什麽壞事,但從長遠利益和綜合利益分析,就是得不償失的 \x0d\ 以自然為本可以更好地協調行動,因為自然利益是統壹的,而人的利益是不統壹的。 1、對方說以人為本的阻力相對較小,我實在納悶了,對方把口號喊的這麽響亮,可是就現在世界的現況來看,以人為本是根本達不到的,因為由於種族文化和地域的不同,人們的利益觀和目的性都不能達成同意和和諧。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再環保方面,我們人類都不能達成內部的統壹和諧,又何談與自然和諧相處,去科學有序的保護自然呢?所以以自然為本還是最好的選擇,而以人為本是根本不能實現的。 \x0d\2、各國都講以人為本,但行為卻大相徑庭, 我能能分為“美國版”“法國版”“索馬裏版” “自主創新版”,各國以人為本無法統壹這個現實。更進壹步地又用不同人理解以人為本是“個人”、“集體”、“中國”來說明對於比國家更小的社會單位來說更難以統壹。 3、對方辯說來說還是說壹個長期價值,可是古人就告訴我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面對著熙熙攘攘,又有著千千萬萬不同利益的人,對方辯友又如果用壹個長期利益就教導他們繼續以人為本,繼續去搞環保呀?這是不可能實現。 沖突時 \x0d\1、今天有壹個小姑娘為了自然的利益,或者說出於對生命的壹種敬重去救了壹只單頂鶴,而舍棄了自己的生命,她絕不是想流芳百世而是想尊重單頂鶴這個生命的存在。 \x0d\2、治標治本:比如說氟利昂導致的極地臭氧空洞,以人為本是不是將氟利昂安放在極地上空就可以了,因為暫時還危害不到人類的生存?不難看出以人為本是治標的,唯有以自然為本才是真正治本的,在以自然為本的環保理念下,就應該是徹底的將問題解決清楚的。、 \x0d\\x0d\4 \x0d\升華 \x0d\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溫室效應”等無不都是因為以人為本的思想引導下造成的,今天我們還要把環保也放在以人為本的思想上去進行,未來的樣子確實令人堪憂。如果我們還不客觀的認清問題,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後壹滴水恐怕也只能是我們悔恨不及的眼淚了。 我們都知道看不見不等於沒汙染,聽不到不等於沒發生,但是以人為本會蒙蔽我們的身心看不到自然破壞的事實,聽不到萬物在死前發出的哀鳴與警告!自然的警鐘已不止壹次地向我們敲響,當工業文明的凱歌奏響之時,滿目瘡痍的大自然就是人類的第壹犧牲品!因此,在這裏我方要大聲呼籲:環境保護應以自然為本! \x0d\ 自由飛翔的鳥兒是最愉快的,自由奔跑的運動是最幸福的,自由奔騰的河流是最暢快的,而壹切是最自然的。 人是前提 \x0d\1、對方辯友,人還是來源於自然,自然還是人的前提呀,這與以什麽為本有關嗎? 2、對方辯友偏離辯題,沒有人我們何談保護環境。今天的辯題即已確定人這個前提,但以誰為本才是關鍵,保護環境,必須以自然這個理念為本。 人是基礎 \x0d\1、我想請問對方辯友,基礎就是為本嗎?人做的任何東西都要遵循規律,那就是以規律為本嗎?諾基亞提出以人為本,怎麽不說以經濟規律為本呢? \x0d\2、我方從未反對人是保護環境的行為者是基礎,但行為者的理念才是根本,這個理念必須以自然為本。 \x0d\ 人是目的,人是環保的受益者:保護環境不是為了保護環境而保護,從根本上是為了人更好的生活下去。 \x0d\1、對方辯友的邏輯,跳過了壹層,保護環境的目的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環境,有個更好的環境我們人來才會更好的發展。 \x0d\2、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人更好的生存,但以什麽為本是以什麽樣的準則什麽樣的心態來保護環境。以自然為準則才能對保護環境更有利。 \x0d\3、人類的壹切活動都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存,但是今天我們的辯題是就保護環境這壹具體行為,本即指行為原則問題。那按照對方辯友的邏輯,今天的辯題應該是人類保護以人為本。 4、對方辯友的意思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我的目的是統治世界,那麽我就要做第二個希特勒嗎? \x0d\5、我們承認都是環保的目的是為了人,但在環保中我們要按照什麽樣的原則,這才是本,在環保中我們當然要以自然為本。 \x0d\6、如果環保是為了人類的利益,那原始森林留著幹什麽?我們大片片在砍伐,再種上去,就是環保了嗎?就是原始森林和人工林,有不可逾越的溝壑呀。 \x0d\7、人不管做什麽,最終目的是為了自身我方不否認,但是這個目的是否可以作為本來說就值的商榷。比如說商人行商,盈利賺錢是其根本目的,但商界從來沒有提倡過要以利益為本,而是以誠信為本。誠信是什麽?是在商業過程中人們要遵循的規律和法則。 \x0d\8、人類的全面發展是懸設於人類思想史彼岸的終極目標。距離我們所說的保護環境太過遙遠。 \x0d\ 以人為本也存在在過程 \x0d\以人為本怎麽就體現再過程上了?過程是在保護環境時所使用的方法,所實施的措施啊,而這些措施又無壹不能離開自然法則的牽制,否則人類只能自食其果,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x0d\\x0d\5 \x0d\人的生存問題。“環境保護必須要以人的生存為核心,至少要讓人能活,所以環境保護應該以人為本 \x0d\1、今天對環境的破壞不是為了生存的溫飽,而是欲望擴張的結果。對方辯友只看到生態因世態而惡化,卻沒有看到世態是因心態而惡化”。 2、生存是前提,不能說這就是以人為本 \x0d\3、我想再次問問對方辯友,成千上萬的人饑餓、貧困,食物等問題,僅僅靠環保能解決嗎?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我們人的問題,不是環保的問題。 \x0d\自然的問題如果不去解決的話,糧食問題從何而談?我們今天吃了壹顆糧食,明天又吃壹顆糧食,不斷向自然索取,索取到最後我們還是沒得吃,難道要靠“畫餅充饑”麽? 4、沖突矛盾的根源在於20%的人占有80%的資源,而且還在繼續填補自己無休止的欲望 人在改造環境保護環境的過程中必須滲透自身的意識。 1、 我們不否認人的作用,但是今天的辯題是討論誰為本。 \x0d\ 過去我們是在不太恰當的方法的操作下造成了環境問題,但那只是方法的問題,其根本思想是沒有問題的。 \x0d\1、 是由思想指導的,對方辯友,您是認為正確的思想知道正確的方法呢,還是錯誤的思想能產生正確的思想呢? 什麽都強調人 \x0d\對方辯友犯了“人類中心主義”錯誤,忽視客觀規律,後果不堪設想。 以什麽為本就是以什麽準則、什麽心態來保護環境。 比較性辯題,權衡利弊,以自然為本,更能讓人更好的發展。 以人為本 我方立足點: \x0d\1、人要生存發展,必須具有三個特點: \x0d\1)消耗資源——人有趨利避害的特性,自然為本更具高效性, 2)適應環境——自然為本適存性,人有盲目性 \x0d\3)長期穩定——自然為本預見性,以人為本閾限性。以自然為本更能認識到人類理性低於自然理性,可以更謹慎地探索求是,以實現更好地發展。 2、人具有趨利性,以自然為本更能克服趨利性。 \x0d\3、“以人為本”是將自然客體化,被動化,以人為設定的標準衡量自然,導致自然異化。 4、以人為本是做不到的,並且壹旦我們摒棄了以自然為本,那麽以人為本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成為壹些人靠破壞環境來獲取暴力所打的高級幌子 對方觀點: \x0d\人是主體,是環境保護的實施者 \x0d\1、保護環境的行為是人發出的,但此行為是以“以自然為本”為指導思想的。 2、環境是被保護者,環境自身的規律是行為準則。 \x0d\3、對方辯友今天告訴我們人去做就是以人為本,我就不知道對方辯友的本:人去做的定義從何而來。我們說發展經濟以教育為本,難道不要人去做了要“教育”這個東西去做?要教育去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