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串串為什麽有這麽多竹簽?
成都的串串之所以有竹簽,是因為是按竹簽的數量或者重量來收錢的。比如壹個雞腳三塊錢,就插6根竹簽,這麽多竹簽看起來有點好笑。
四川的省會?成都,這是壹個非常美麗舒服的地方,同時也是川菜的發源地和世界美食之都。這?美食之都?稱號並非自封的,而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據悉,目前全世界僅有7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甄選的?美食之都?,其中中國就占了3個,除了成都,還有澳門和廣東的順德。如果妳到成都旅遊,妳會很快發現成都的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壹是當地人非常愛講成都話,妳跟他說普通話,他照樣用成都話來回妳;二就是成都吃東西的地方特別的多。
那些燒烤、鹵味等小攤子就不說了,街上有店面的館子最多的就是火鍋、串串、冒菜。其實串串、冒菜應該算是火鍋的壹種,因為都是放在湯底裏煮熟來吃的,只是具體形式上有點差別。成都有很多很多的串串店,通常都叫?XX小郡肝串串?。頭壹回在成都擼串,是當地朋友帶去吃的,去的是壹家據說是最出名的連鎖網紅店裏吃。朋友點了個鴛鴦湯底,說成都人吃火鍋最大的讓步就是鴛鴦鍋了,不然壹律點油鍋,因為油鍋才夠辣。
點好湯底後就去挑食材。這裏所有的食材都是切成小片小塊,然後用竹簽串好任挑,有葷有素琳瑯滿目。每支竹簽上都串著壹丁點食物,雖然我們取了壹堆的簽子回來,但實際上食物並沒有多少。有些食物上插著多幾支竹簽,就好比壹只去骨雞爪上就密密麻麻插了5支竹簽,看著挺搞笑的。壹問,才知道原來串串店通常都是按竹簽數量來收費的,壹支竹簽大概算5毛錢,吃完後數簽子就可以了。
朋友讓多拿壹些郡肝,說郡肝挺好吃的,後來我才恍然大悟成都人說的?郡肝?指的就是雞、鴨的?肌胃?。這種東西我們通常叫雞胗鴨胗、或者雞肫鴨肫,廣東人管這些叫雞腎鴨腎。在成都吃串串,得自己去配味碟(調料),有小米椒、耗油、鹽巴、醋、味精、香菜末、芹菜末、蒜末、蔥花等等,想吃什麽調料就自己配。
其實很多吃火鍋的地方,都是自己配味碟的,但在成都配味碟之後,不是加湯或者醬油進來拌勻的,而是直接倒進壹包香油,用油來拌勻這些調料(除了油味碟,還有幹的味碟)!這壹包油下去,我就直接蒙了,鍋裏是厚厚壹層油,醬料又是壹包油,怎麽吃?好在真正蘸著吃起來時,不太感覺到油膩。味碟配好後,食物連同竹簽壹起放進鍋子裏煮熟,吃的時候再將竹簽上面的食物夾到碗中蘸醬吃。
但是這麽壹來,似乎更加麻煩,因為多了個將食物從竹簽上取下來的動作,而且竹簽太多也礙地方。我不明白為何要用竹簽串著食物吃,明明像其他火鍋店壹樣,將食物明碼標價壹碟碟端上來倒進鍋中,不就挺好嗎?但是朋友卻認為如果沒有竹簽,吃起來就不是這個味道了,有竹簽才能吃出感覺來。這時店家的老板剛好過來,插了壹嘴:沒有竹簽的串串沒有靈魂!
吃飽喝足後,我們留下了兩桶子的竹簽,粗略壹看大概有兩三百根吧。原以為店員會來壹根根數竹簽,然後才算錢的,不料人家卻是直接稱重。因為每根竹簽的重量都相差無幾,壹起稱好之後再除單支的重量即可,這樣能省不少數簽子的工夫。朋友搶著買了單,他感慨道:為了迎合五湖四海的遊客,現在成都大部分的菜都沒以前的辣了,算是改良版的川菜吧,但是卻滿足不了老成都們對辣的要求。
時代在變,飲食也在變,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因此到壹個地方旅遊,並不壹定就能吃到正宗的當地美食,要麽味道變了,要麽食材變了。真要想吃正宗點的話,最好到鄉下去,因為鄉下的遊客少,不用顧忌外人的口味,菜肴大多都能保留原原本本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