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我們有壹些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壹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麽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

 讀完三國演義,我仿佛剛從古代回來,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好像活了壹樣為我演義壹段又壹段的歷史。

 讀完後,我在想:如果我是劉備,我不會讓關羽守荊州,而會讓馬超守荊州;我是曹操,就不會讓典韋守城,不會走華容道;我是孫權,就不會壹開始和劉備結盟;如果我是董卓,就不會那麽相信呂布;我是孟獲,就不會歸順蜀國;我是陳宮,就不會跟隨呂布。歷史改變了這麽多人的命運,述說了這麽多刀光劍影的故事,可見歷史是無情的,是無法改變、不可逆轉的,它有時很殘忍,有時很溫和,有時很平靜,有時又破爛起伏……它讓我們明白了戰火紛飛,明白了無家可歸,明白了走投無路的感受,明白了那些鮮活的人物是為何刻骨銘心,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他們的足跡……這壹個壹個歷史人物在歷史的引導下走完他們漫漫的人生路。

 我喜歡《三國演義》,喜歡那壹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更愛上那扣人心弦的生動的歷史事件!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

 狼煙紛起,戰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為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為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妳卻為何不得?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裏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壹吼到夜戰馬超。雲長說:“即使大哥什麽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麽都以他大哥為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為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嘆不完他們的壹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壹縷英魂。依舊是那麽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諸葛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為軍師。為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為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群儒;為對抗司馬懿,冒險壹搏,演唱空城。統壹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托孤時,他發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壹大業。這個人,他本身就是壹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誌向,只為壹統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誌者,皆全有之。曹操,壹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麽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為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誌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後他的壯誌化成壹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壹揮間。羅貫中以情為墨,以義為紙,拾起“人生壯誌”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嘆。關羽的忠,為後人嘆;諸葛的智,為後人敬;孟德的雄,為後人佩。他們有壯誌,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脫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壹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人的結合體罷了。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床眠。

 人已去,情卻在。壹寸離腸千萬結。

 時已逝,間無隙。壹縷英魂到永久。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句在社會上流傳很久的話,其實,這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壹種愚民術。他們認為青少年血氣方剛,看了《水滸》會造反:年長者飽經世故,看了《三國》會變得老奸巨猾。現在,這種偏見早已被打破,《三國》,《水滸》成了社會提倡閱讀的優秀歷史讀物。袁闊成在電視臺上講《三國》,吸引了千千萬萬聽眾的'心;研究《三國》,《水滸》的書刊,文章汗牛充棟;以他們為底本改變的電影,電視,戲曲令人目不暇接。中華民族,可以說從三尺孩童到銀須飄拂的老人,常常喜歡在閑暇之際談《三國》,論《水滸》。

 然而,直到今天,人們講《三國》,評《水滸》,都沒有超出文學評論,文藝欣賞,歷史考證的範圍。許多人公開反對那種“讀了《三國》軌道的不良傾向,但《三國演義》還正是以“詭道”吸引人們的。

 其實,讀《三國》學詭道這並可怕,並不奇怪,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這部小說是壹部形象的兵書,在兵書裏,“詭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詞。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軍閥爭雄的戰爭角逐中,浪起濤翻,必然會湧現出壹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吳起,管仲,樂毅,孫臏等人,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記。《三國演義》在詳細地記載魏,蜀,吳三方龍爭虎鬥的歷史情形中,刻畫了軍事家們那種氣壯山河,叱咤風雲的英雄風貌,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段軍事鬥爭史,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誠然,《三國演義》是壹部“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文學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認,這部文學作品所寫的戰略戰術,進攻與防禦,失敗與成功以及軍事上的虛實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於軍事科學原則和戰爭規律的。許多虛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等等,不僅在同時代可以找到事實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後也能找出與其十分相似的戰例。可見,這些虛構,源於戰爭生活,又高於戰爭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戰爭指導規律。

 《三國演義》目的在於能給讀者留下壹點施計用謀的啟示,同時使我們自己也從中得到壹些教益!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出的,是壹本古代的歷史的壹本書。書內有許許多多人物和國家,他們為了占領地盤,開始了壹場又壹場的戰爭。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有三個國家分別是蜀、魏、吳。每個國家都有領袖。領袖旁邊,便是軍師。蜀國的軍師是最聰明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善知人,幫忙劉備打了許多勝戰。

 我最深刻的部分是:三顧茅廬,故事是這樣的: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去拜見諸葛亮三次,但諸葛亮三次都不在。之後,劉備又去拜見他,張飛說:”如果,他不來,我就綁他來。”劉備說:”妳們不懂得尊敬人才,妳們這次就別去了。”關羽、張飛答應不再無禮。然後三人就去拜訪了。離諸葛亮家還有三公裏,劉備就下馬步行了。到了諸葛亮家後壹位童子出來,他說,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說,不要叫醒先生。劉備隨後進了草堂。等了幾個時辰後,諸葛亮把他請進屋裏。

 之後,諸葛亮下了山,劉備把他當成自己的老師,和他壹齊吃飯,壹齊睡覺,壹齊討論天下大事。劉備對著張飛、關羽說:”我得到了諸葛先生,就如同魚兒得到了水壹樣。”

兒童版三國演義讀書心得5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這是三國演義的大概內容。但其獨特的內涵和姿態各異的人物形象確是千古的佳話。

 初讀三國我只知江山破碎,豪傑輩出,結盟立誓,談笑風生,讓我如此向往,如此癡迷。且看關公溫酒斬華雄,張飛長阪震曹兵,子龍單騎救主。蕩氣回腸,仿佛歷歷在目。再讀三國,我只知英雄悲劇處讓我心酸,白帝托孤,壹時的大意斷送了整個國家的前程。諸葛武侯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撐起壹個國家,壹片江山。

 鄧艾翻山越嶺,來到了蜀國的腹地,卻見諸葛武侯碑: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可見他料到了未來之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我覺得他悲劇的地方讓我傷感。出師未捷身先死,沒能看到國家的繁榮,令人可悲。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裏行間蘊含著壹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鳴,激蕩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當我第三遍讀三國時,我發現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許多哲理,呂布的有勇無謀,見利忘義。即使他武功再怎麽高強也絕對比不上關雲長的忠義兩全。曹操的從諫如流,求賢若渴奠定了他壹統河山,號令天下的地位。

 姜維的身先士卒,鞠躬盡瘁壹統河山的宏偉誌向,維持了蜀漢的江山。劉禪的無能卻斷送了這壹切切的壹切。看來賢明的君主永遠比掌握大權昏庸的君主強。縱觀歷史長河,唯有任用賢才,遠離小人,方可以使國家經久不衰,國泰民安。問何人仰天長笑,嗟嘆歷史,追逐日月,在書中探尋那不安的歷史。千萬讀者此時定和我有壹樣的感覺,品三國戰火,嘗人間心酸,嘆英雄早逝,恨未逢亂世,縱使壹刀被斬,縱使爾虞我詐,也可馳騁戰場,領略豪情壯誌。

 三國作為我們崇拜的對象,作為我們茶余飯後的佳話,已流傳千古。現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國,帶我們區別小說與現實的差距,無論怎樣,這壹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將會永留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