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當初為什麽不重建
圓明園之所以沒有再次重建,主要有兩大原因:壹是圓明園的重建成本過於大,重建難度過於高;二是圓明園遺址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這兩點因素,支撐起圓明園不重建的決定。
圓明園在被毀之前,被稱為?萬園之園?,是整個世界上最為華麗,最為精致的皇家園林。如果圓明園沒有被毀,而是留到今天,那麽其絢麗輝煌的程度也是無法企及的。從清朝康熙(1707年)開始,壹直到道光皇帝的壹百多年裏,無數來自中國東西南北的能工巧匠匯聚於此,將畢生的技藝與創新都留在了圓明園之中,這些精巧的創意以及它們的實現方式,就算是進行復刻有的也因缺少資料而無從下手,修復的難度之大難以想象。
而且經過清朝歷代皇帝主持下的修建,圓明園的規模之大已經是世界之最。圓明園的最終占地面積達到了令人驚訝的3.5平方千米,整個建築面積達到16萬平方米,有人文景觀多大150多處,如果要完全重建圓明園,所要動用的資源和人力物力,不亞於重新建造壹個新的圓明園。而且牽扯到北京市的建設規劃,重建所占的區域也需要進行協調,土地成本之高更是難以想象。因此,重建圓明園所消耗的資源如果不動用國家之力,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並且修建圓明園所動用的國家力量絕對不是小規模,我們確實應該把國家力量用在更加值得的事情上!
再從歷史意義上講,圓明園遺址就是侵略者暴行的實物見證,也是?落後就要挨打?的無聲警鐘。如此富麗堂皇的皇家園林卻被英法聯軍付之壹炬,每當人們看到這斷壁殘垣時,都會想起壹百多年前的國家苦難,都會為這塊?國家傷疤?而有所觸動。看到這片廢墟,有良知和道義的中國人都會警醒,圓明園的廢墟會指引著新時代的中國人,不忘歷史,砥礪前行。這種歷史意義,要遠大於修復它所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