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浮躁的最病源頭在哪裏
傳統思維價值傾向中,往往誤將智當成了慧,盡管這對孿兄弟長得很像,甚至以技代慧。同時,以戰略,謀略,策略思維代慧的誤解,時有發生,甚至誤將佛學中的禪悟,當作慧的唯壹性,也有偏差。
慧識不僅具有悟性的特質,更有價值思維的哲理特性。孔子認為:“好學不如樂學”。“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多少反映了東方的慧識性。西方文化中,認為慧識是創造力的學識,而智則只是方式方法技巧思維壹類的才識。老子的學識,不知是過於懸深,還是過於簡化,引發後人的誤用,從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來看,後人認為道理很單壹,可以統壹地解決所有問題,而實際上不是亂套,就是理實雙真空。慧與德的關聯關系極大極深。德不是呆,德是正心,弘心,博心,誌心,愛心,寧靜致遠。因而,傳統文化對人性及心理,幾乎無有涉及。他們論述的人及仁是社會***性的,而無個體性心理性。實際上,德中的慧識母基在於自修,自煉,自執,自生,自創。所謂正心,則是能否排除各式各樣幹擾,困難,誘惑,打擊,挫折,不偏離信念和產生偏識的正值心態;弘心,則是能否不為困惑與偏狹庸識所迷離,而持續張揚遠大誌向的心態;博心,則是能否以開闊步的胸襟,偉大的心懷,不為點滴小私或周邊不良,乃至惡劣環境所困擾,而向慧以誠的心態;誌心,則是能否執著地恒久於偉大的學識探索,不為私利和自身的七情六欲所動搖,研慧以堅的心態,愛心,則是能否堅定地區分小愛與大愛,愛人與愛慧之間的認識運用,不被情欲迷惘,而熱誠自修的心態。
東方智慧文化中,既有先天發育不良性,又有後天營養失調性。慧被謀略思維及道學理念所誤導了,從三十六計到諸謀略心得(註:指壹些人的家書言及的智謀等),再到後來的厚黑學等,輪番不斷的戰爭之智,徹底與原應有的慧德分了家,慧智變成了詐智和詭道了。老子的學說,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道家文化,其本質是講究如何玩陰的,上善未必若水,上惡似水。因為,以極陰制極陽,最能點死穴,最為有效。相應地,在明處的陽性,卻難以制勝柔陰。於是,法家也跟著耍起了狼性,陰與陽性的柔合,以刑理治人性,於是乎,東方民族有了自己獨特的鬥學,鬥氣,鬥智,鬥法文化。慧性缺失 浮謀雜生。
康德說過:誠實比壹切智謀更好,因為它是智慧的基本條件。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是個簡單的人,沒有那麽多逢場作戲,八面玲籠的表情與顏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善於變換面目,又善於察顏觀色,很會適應各種環境及人際關系的人,可能更適合當推銷家。然而這種人,也沒有幾個多麽優秀和了不起的。我們今天再也見不到演藝界,那些所謂的大腕們,還有所謂的明星們,臉龐及眼神中,正氣正神情,看不見這扇窗戶的肌靜,只見壹面混濁的大窟窿,也很少能看到大氣恢宏傳世般的純清女子了,可否是被名利場那利欲所熏染?對雅欲的不自持,所擊汙了。
壹般而言,德性只要不偏頗地走向滅絕人性,或是推崇苦行僧作風,它卻是人類自身,個體心理品質的壹種自然天性,即自善自值性。外延而言,則是社會及群體,所相互烘托生長的秉賦,只要不人為“撥德助長”,慧性與德性自會良性生長互動生存。並不是壹種生長而相應地排斥為另壹種滅絕,但是,軟幹擾與隱排斥,卻來自人為的不扶助,不作為,不提倡,時有發生。
西方文化和價值取向中,被誤解為個人主義,這是標簽化思維誤識。個體人價值,並未被倡導為排斥群體而存在。“博愛”思想,反而使人性趨於自異求同,個性簡潔,習欲各異。人們在涉及利益時,往往具有較高較寬視野,先義後利,文明素養較高,人們交流更多的是樂意將工作或企業生存,談及學識及經驗性的展望與規劃,甚至理想。不願意首先談如何拉關系,說吃喝,更多關註的是如何長遠發展,或企業發展後的人文精神價值,關註誌趣相符的關系性市場利益。這曾被東方文化視為虛偽的東西,仿佛壹上來就談利益和生意,就很率性很成功似的。然而,這種赤裸卻經常被解讀為,過於庸俗不文雅,將利益調適上升到修養文明的高度,難道是對利益的不敬嗎?
慧性被淹沒中的不良情形,發生在企業經營者身上,表現為實際上的有眼無珠或鼠目寸光,因為,慧神無貫,慧識不持。迫於所謂現實與觀念偏識中的實際觀,反使得人文性的市場精神,創智價值觀對此疑視不已,唯講安身之命,很少有談“智造理想”的了。
大量“理性思維”纏身,大量“偏識意識”塞肚,少有創值情商,少有哲理理念。比如,所謂戰略規劃,表現為產品銷售規劃,或圍著它轉的各種各樣設想,執行力要求下的創新,也是以業績見效為標準,往往是直接銷售產品的戰術,經常是人海群攻戰術,這之間甚至不再需要,被認為是虛無價值的培元固基,蓄水養魚,以慧謀漁戰略設想。有時,盲目偏信單值單質經營謀略戰術淺層生意經,甚至被皮毛品牌戰略所誤導,投入大量資金,宣傳品牌。經營大視野被圍困在模式化的怪圈裏,傾斜還不自知,嚴重陰損大戰略高縱深人文價值思維底氣,導致企業人文意識血肉幹巴,氣血不和,價值哲思藝術,神韻枯竭。重業績,笨管理,輕創新,內經營軟微價值鏈粗糙,甚至斷裂和空白。要麽就是戰略不藝術,無過渡價值方式,規劃不深入,不層細,不串氣,不關聯,僅用修正數據目標替代。
源於人們對德慧觀的綜合誤識誤判,二元硬性分離,接近真空狀態。德就是肓從和服務,越純越好,沒必要有很強的慧。仿佛它倆命裏犯沖似的,或它是學生級理想化的東西,僅表現於情理之中的道德方面。於是,慧漸漸地流變為智技壹類的品種了。事實上,無論是經商或職業生涯構建,都離不開認知素質的軟元提升,這種對人人都有益,取之不盡的“軟混二元融合”取值藝術,中和雙贏,利尚往義,和義生財。此乃價值關系中的壹體兩面,而非欺詐性地擴張己利而損人。反之,經常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所謂狡詐性的高智商,被利欲熏心時的作為,反不會強過吃虧的壹方,道德規則的護義機制,常會在異相關方面制裁欺詐。比如,壹些不良老板,小老板等素質低劣者,常無借口辭退工作優良,但有某種缺陷(如能力或親和力等)的員工。久而久之,養成了壹種居高臨下,不可壹世的氣量狹小,不容人心態,到後來惡性循環,反招聘不來象樣的員工了,只有自己幹吧!
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深知為人之道和內部人和之道,善於“設利於彼,反利於己,不以己奪勢,而是互動激利”;因為,他們明白:“怒施惡者自惡,誤施惡者自損”,不隨踩踏互尊底線。現代軟混德慧觀認為:每個人的本德是:“行者無心,觀者有意,行者省查,戒誤醒欲,推事及人,將行比行,利彼惠己,衡稱義利,害趨於無,德觀應事,慧而善行。”同樣,在言行外德方面,應“彼己互言,悟理矯意,忌直傷人,慧言益事,損言害事,有尊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