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麽申請限制餓了嗎高消費,企業面對不正當競爭該怎麽處理?
導語
餓了麽?餓了嗎?屏幕前的妳是不是已經傻傻分不清楚了?近期壹則名為?餓了麽?限制?餓了嗎?高消費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原來企業名稱與商標相似會構成侵權!下面讓我們壹起回顧壹下案件的前因後果。
案例分析
本案中,北京禦膳房主食廚房有限公司曾使用?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通過對比可知,?餓了麽?與?餓了嗎?兩者不僅在讀音上幾乎壹致,而且含義也壹模壹樣,足以引起大眾誤認為其與?餓了麽?公司存在特定聯系,造成混淆。?餓了嗎?公司使用該企業名稱,壹方面在主觀上有表現出明顯的不正當競爭惡意,另壹方面在客觀上也容易違反社會市場秩序,造成社會市場混淆,其行為違反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四項規定,故構成了對?餓了麽?公司的不正當競爭侵權。
借鑒啟發
當今社會,企業間不正當競爭行為比比皆是。小則打擊企業競爭者的積極性,侵犯大眾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大則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秩序,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引發社會信任危機,破壞社會風尚。在應對其他對手的不正當競爭時,企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增強自身實力。企業首先應當從自身實力出發,不斷提高自身技術創新與綜合實力,鍛造優質品牌。同時應盡早樹立法律保護意識,及時進行商標註冊和申請專利保護,以從容應對日後不法侵權。
2.民事訴訟途徑。企業在面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時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其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並對自己造成的損失做出補償或賠償。
3.行政舉報途徑。企業亦可向有管理權限的行政機關舉報,請求行政機關對其做出行政處罰,如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行政拘留等等。
4.刑事訴訟途徑。最後,如若對方的行為客觀上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主觀上符合刑事違法性,構成犯罪。企業應當及時向司法機關提起刑事訴訟,追究其刑事責任。
而著眼本案,在應對惡意混淆相關企業名稱或商標的現象時,企業應當適用維護公平競爭和保護在先合法權利人利益的原則,積極拿起法律武器援引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