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點亮小燈泡實驗步驟
四年級點亮小燈泡實驗步驟如下:
1、首先我們認真的把電池正確的安裝在電池盒裏,然後小心的將小燈泡安在燈座上。
2、我們壹壹將裝有電池的電池盒還有裝有小燈泡的燈座和開關用導線聯起來。
3、最後合上開關,小燈泡亮了。
知識拓展:
燈泡(lightbulb),指通過電能而發光發熱的照明源,1854年由亨利·戈培爾發明,而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找到了更合適的材料研制出白熾燈。
伴隨社會的發展,對燈泡的利用也起著不同的變化,最初可能是為了生產生活提供便利,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在燈泡的使用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開始有了“汽車、美化環境、裝飾”等等不同用途的功能性用燈。
燈泡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原理制成的。燈泡接上額定的電壓後,電流通過燈絲而被加熱到白熾狀態(2000C以上),因而發熱發光,從而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而光是能量的壹種形式是由原子釋放出來的,它是由許多微小類似粒子的小團組成的,這些類似粒子的東西有能量和動量但沒有質量。這些粒子叫做可見光子,是光的最基本單位。當電子受到激發的時候原子就會釋放出可見光子。
如果妳已經知道原子是如何工作的話,那妳也就知道電子是圍著原子核走來走去的負極電荷粒子。原子的電子有著不同等級的能量,主要取決幾個因素,包括它們的速度和離原子核的距離。電子不同的能量等級占有不同的軌函數和軌道。
通常來說,有著大能量的電子就會離原子核更遠當原子得到或失去能量的時候,是以電子移動表示變化。當有某些東西將能量傳到原子的時候---以熱量為例子-電子可以暫時被推進到壹個更高的軌道(遠離原子核)。
電子只是在這壹軌道位置停留極短時間:幾乎馬上就被退回到原子核,到達它的原始軌道上。這時電子就以光子的形式放出額外的能量。發光的波長取決於有多少能量被釋放出來,這也就取決於電子所在的軌道位置。
因此,不同類的原子就會釋放出不同類的可見光子。換句話說就是光的顏色是由受激發的原子種類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