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支付寶扶老人險的社會啟示

支付寶扶老人險的社會啟示

近年來,因為好心扶起老人,反而被認為是肇事者,惹得壹身麻煩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看見老人跌倒該不該扶,儼然成為了壹個社會難題。近日,由國內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推出的“扶老人險”,引發了輿論持續爭議。“3元保壹年”的“扶老人險”是否真能解決“看見老人跌倒不敢扶”的社會尷尬?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對“扶老人”做過壹項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直接走開”或是“留下證據或找到證人後再扶”,僅有5.4%的人會選擇“毫不猶豫主動扶起來”。

“扶老人”成為公眾普遍存在的道德焦慮並非沒有原因。盡管有統計顯示,最近兩年,因扶人引發爭議的案件的真相查明率已起過九成,但扶人被訛引發的麻煩卻依就存在。壹旦卷入司法糾紛,被訛者要面對在訴訟期間產生的律師費、辦案期間的交通和飲食費用、法院收取的訴訟費等諸多費用,即使最後法院判定對方訛人,要求訛人者承擔律師費的請求法院壹般不會支持。也就是說即使勝訴了,律師費還得被訛者自己掏。這就意味著,不論勝訴與否,只要被訛,扶人者就壹定會有損失。

“扶老人險”將目光對準因糾紛而引起的法律訴訟費用是其高明之處。“扶老人險”的高明之處在於,這個險種不是直接對扶人者補償,更多的是壹種司法援助,它不站隊,而是將問題最終訴諸了“法律”。眾所周知,拯救道德下滑的根本出路,不在於道德的自救,而在於法律條規和規章制度能不能彰顯,在於法律能不能為社會兜底,能不能為陷入糾紛的人主持正義。這就是支付寶推出“扶老人險”的法治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