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士跑鞋怎麽選?三種類型對應三種人群,對號入座即可
亞瑟士(Asics)壹直是很多跑友們的慢跑選擇,對於新手們來說,A家的跑鞋也能提供非常到位的保護性,減少受傷的概率。
雖然亞瑟士的慢跑鞋也壹直被人詬病“重”,但說實話剛開始跑步的朋友,對於安全性更重視壹些是沒錯的。
如何挑選壹雙屬於自己的亞瑟士跑鞋呢?
首先要記住, 好的跑鞋不等於就是貴的跑鞋 ,並且別人覺得好的跑鞋,也未必就是適合妳的跑鞋。
選購之前, 先來認清自己的具體情況 ,壹般來說分三步走: 壹、 判斷自己的足弓,是高是低; 二、 判斷自己的力線,是外翻還是內翻; 三、 判斷自己的BMI,是需要強緩震還是普通緩震。
這裏著重講壹下內外翻的概念,BMI指數計算公式和對照表網上都有很詳細的資料,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足內翻(內旋不足) Underpronation
壹般來說,這壹類情況通常發生在高足弓的腳型上——更需要緩震。
觸地時,腳部力量向外傾斜;蹬地時,壓力集中在足部外側區域,可能會導致脛骨、腳踝受傷。
足外翻(內旋過度) Overpronation
壹般來說,這壹類情況通常發生在低足弓、扁平足的腳型上——更需要支撐。
因為足弓自身提供不了足夠的支撐,會導致力量過度向內偏移,從而出現“外翻”的情況。足外翻也會增加趾骨、腳踝的受傷概率。
------------------------
*通俗地來講,就是腳底板往X邊翻,就是足X翻。
在我們了解自己之後,就可以開始挑選適合我們自己的Asics跑鞋了。
Asics的跑鞋矩陣非常復雜,所以今天就著重挑壹些各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款式給大家參考。
·Nimbus系列
Nimbus的亞瑟士諸多系列中,力打緩震主題的旗艦級系列。GEL的用量非常可觀,註重緩沖吸震能力。
現在隨著亞瑟士Flytefoam的幾次改版,也推出了Propel和Lyte兩種亞種類,前者會更註重彈性,後者更註重輕質。而Nimbus也是同時使用了兩種Flytefoam,構成復合型雙層中底。
·Cumulus系列
雖然cumulus最近的表現都是壹個很不錯的恢復跑選擇(GT-2000 9同理),但是這不能讓人就此忽視了它出色的緩震功能。
同樣是前後GEL配置,不過cumulus 22這雙鞋上的Flytefoam密度應該是目前被調教得最適合的了,至少筆者身邊的人都對它身上的Flytefoam表示“針不戳”。
·Kayano系列
常青樹Kayano,應該是亞瑟士所有跑鞋中,最知名的那壹款了。雖然說是慢跑鞋,但是在每年的馬拉松賽事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參賽者選擇它作為自己的裝備。
足弓處N字型的Trusstic支撐片,那個面積看著就讓人覺得很有支撐。最近的Kayano 27也是復合型雙層中底,不過Propel被搬到了上層,加強了腳感的彈性。
·GT系列
首先註意,GT-1000和GT-2000並不是“第幾代和第幾代”的區別,而是“次頂級”和“實用級”的區別。GT-x000 X後面的那個數字,才表示是第X代款式。
GT系列其實是在重量上做出調整的,它會比Kayano更輕——相對的支撐性能也會犧牲壹部分,但是不會太多,比起很多跑鞋來GT的支撐依舊很出色。
最近壹款的GT-2000 9個人認為是非常適合平時慢跑,和進行恢復跑的選擇,前掌大底紋路改成了分段式設計,響應靈活了不少。
然而,不管是緩震系還是支撐系,最大的亮點也成為了制約亞瑟士最大的難點。
GEL緩震凝膠是亞瑟士的代表性技術,吸收沖擊力能力相當強悍。但是,GEL的天賦全點吸震上了,幾乎沒有回彈效果(Asics慢跑鞋的中底反饋都是以Flytefoam為主)
而且GEL還有個非常明顯的短板——重,以至於Asics正常慢跑鞋上的GEL,都是小塊形式呈現的。
不過這僅僅只是慢跑領域,鞋子重那麽點也不打緊。
Asics的訓練鞋和競速鞋,基本上都不會配置GEL。即便有,用量也少了很多,基本上就是薄薄的壹層。比如 MetaRun 、 虎走 還有GlideRide等等。
畢竟訓練鞋和競速鞋,都是為速度和成績服務的。比如 Evoride 、 Noosa 等這些叫得上號的亞瑟士速度訓練鞋,都沒有采用GEL的設計。
·MetaRacer
是今年推出的,非常受矚目的亞瑟士碳板跑鞋,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它不是Nike那類厚底碳板類型,而是前掌滾動式設計。
什麽叫前掌滾動呢?就是前掌類似於搖椅的腿,可以在地面上滾動。
MetaRacer的前掌加入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少使用者在蹬地階段耗費的力氣,同時也能減輕腳踝的負擔。
另外這雙鞋的抓地力和穩定性都非常不錯,遇到濕滑路面也是相當可靠。
不過MetaRacer走的不是“推動”路線,而是“滾動”路線。對比其他的碳板跑鞋來說,要輕不少,這是壹個優勢。
因為它的碳板只配備了前掌,用於支撐和穩定的作用。後跟是沒有碳板,所以初上腳的接納度還挺高,不是前掌跑法的朋友也挺適合。
速度上的表現,它是壹雙中規中矩的日系競速鞋(沒有虎走的那種塔塔聲),可以說是旗艦級碳板跑鞋中的中庸選擇——說它中庸不是說它表現差勁,而是沒什麽太大的亮點,但是同樣也沒什麽硬傷。
·Sortiemagic
可能知道這個系列的人不多,但是說起“虎走”,應該就有很多人知道了。
是的,大名鼎鼎的虎走,其實就是Sortiemagic的“緩震加強版本”,增加了前後掌的厚度。
Soritemagic目前有三個系列,RP、RD和LT,分別對應比賽、訓練和輕量三個領域(不過我在Asics的日本官網上沒發現RD有賣……)
2018年的時候,川內優輝就穿著RP拿下了波馬冠軍——值得壹提的是,第二名穿的是4%。
RP足弓處有壹塊Pebax硬片,壹直延伸到前掌位置,負責鞋身的支撐、穩定和回彈職能。它不是壹雙碳板跑鞋,但是有幹翻過碳板跑鞋的成績。
只是Nike過於強大,Next%的提升過於驚人,以至於雖然幫助川內拿下了波馬冠軍,它的熱度還是非常的低……
再加上碳板跑鞋的優勢越發明顯,傳統的薄底競速鞋就現在來說,應該是退居二線,成為大家日常訓練的選項了。
作為壹個專業跑鞋品牌,亞瑟士也在跑步領域上深耕細作了很多年,它家跑鞋矩陣是相當復雜,堪稱“迷陣”,不是筆者今天壹言兩語就能說得完的。
本文也是意在給壹些初入跑步、或是亞瑟士坑的小夥伴,提供壹些參考性建議和方向,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
有什麽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壹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本文首發於“什麽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