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彩旗
陀飛輪壹直被不少表友譽為最裝的功能之壹,究其原因壹方面是售價動輒幾十萬,另壹面則是功能性的雞肋,甚至壹度被傳為鐘表界的“小彩旗”。
曾有壹位表友聊過對陀飛輪的看法,大意是對陀飛輪的認可程度很高,喜歡這種復雜的機械設計,但“深入”了解後發現問表好歹能叫喚幾聲、萬年歷對時間的把控,而陀飛輪除了高難度裝配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實質性內容,日後的保養、維修也是極其麻煩,那寶璣先生弄這麽個東西幹嘛啊?
這個鍋寶璣先生是拒絕的!早在1795年寶璣先生發明陀飛輪,初衷是利用調速裝置降低地心引力對機芯影響,從而提高精確度。在那個懷表為王的年代裏,肯定是揣口袋裏更為方便,因為放置位置的不同就更容易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
鑒於這個背景下,陀飛輪最初的意義是讓計時器保持更精確的運行。
而隨手表的應用改變了攜帶方式和機械工業的進化,陀飛輪裝置便逐漸退出了實用領域,而到如今更是成為了實至名歸的“花瓶”。
盡管如此!由於陀飛輪本身的結構加上賞玩性,被賦予的價值就不再是實用不實用這個問題了。當各大品牌解決機芯的基礎穩定問題,大家在誤差值上都達到了壹個相差不遠的水平後,那可比的自然就是復雜、復雜、復雜。
平面陀飛輪妳們覺得大眾,那就來3D式;
單壹功能的陀飛輪覺得簡單是吧?那就萬年歷、月相;
陀飛輪能不能戴著遊泳?可以,寶珀五十噚300米走妳
品牌們都十分看重陀飛輪的附加領域,如何才能讓自家的腕表與眾不同真是絞盡腦汁,為讓消費者認同操碎了心。
理查德·米勒這個概念玩的就是非常高級了,RICHARD MILLE RM 50-02
是跟ACJ合作開發的壹款腕表,而ACJ是幹嘛的?專門定制豪華私人飛機的,雙秒追針功能加上陀飛輪,感覺到位了吧!鈦合金的表殼和鏤空設計看上壹點也不笨重。
更壹步為了突出不壹樣,機芯部件中能使用鈦合金材料代替的全部到位。復雜的工藝、別樣的用材、限量30枚...怎麽高端怎麽來。
有必要嚴肅的說這並不是奧特曼的變身器...李晨戴著它也沒有去拯救世界嘛,倒是把範爺制服了。
Hublot MP-05早在2013巴塞爾鐘表展就震驚了無數人,而圖片這支是2016發布的藍寶石表殼款,藍寶石的高硬度做切割是極難的工藝,切割這樣的壹塊表殼成品至少不低於500個小時,無其~看這個順眼。
這款腕表的靈感源自於跑車發動機而且是超跑,12點位置的黑馬自然不是野馬,而是菲亞特以前旗下的壹個汽車品牌(這樣說夠含蓄不)。
宇舶的MP-05在視覺上的沖擊無疑是致命的,甚至第壹眼瞧上都來不及揣摩時間是如何顯示就已被驚艷,陀飛輪的位置十分隱蔽,在六點位以垂直懸掛式呈現,以框架固定..有點被關到了小黑屋味道。
時間到底怎麽看?秒懂了吧!另壹個看點是,這塊腕表擁有50天的超長動力,能與之壹戰的唯有金立超長待機王!不過妳得準備五臺。
由於機芯的超長動力又是手動機芯,所以上鏈跟常規的表款也截然不同,宇舶會給妳壹把特制的電鉆,借此來進行上鏈。
老鄧說表:
陀飛輪多樣化是在所難免,這跟人們的審美不斷的提升有著很大的關系。從1790年到1890年間陀飛輪所制作出的數量也僅僅300余枚,這也足夠體現它的復雜和工藝性,盡管當下已經力不能及,可它的滴答聲和賞玩性必定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