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轉移支付說白了就是
中央轉移支付,說白了就是上級政府把錢無償撥給下級政府安排使用,是中央對財政收入進行統籌安排,推進基本公***服務均等化、平衡地區財力、引導產業政策的重要手段。
轉移支付有兩大類,中央規定具體用途的撥款叫作專項轉移支付,由地方政府自主決定用途的叫作壹般性轉移支付。
專款專用,事實上,專項轉移支付帶來的財政專註力也的確對以往的“中國速度”助力良多。不僅如此,專項過多也是造成“跑部錢進”現象的重要誘因,增加了廉政風險。
財政部黨組在巡視整改工作中,切實加大清理、整合與規範專項資金工作力度,堅決取消政策到期、預定目標實現以及績效低下的專項,整合同壹領域內目標相似、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有效解決專項轉移支付“小、散、亂”和“大項套小項”問題。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深化轉移支付改革,使專項轉移支付的重點更加突出、支出安排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國家的戰略需要,也提高了地方對資金的統籌能力。
轉移支付主要形式
1、政府的轉移支付
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質,如社會保險福利津貼、撫恤金、養老金、失業補助、救濟金以及各種補助費等;農產品價格補貼也是政府的轉移支付。由於政府的轉移支付實際上是把國家的財政收入還給個人,所以有的經濟學家稱之為負稅收。
通常在經濟蕭條時,總收入下降,失業增加,政府撥付的社會福利支出也必然增加。這樣通過增強購買力,提高社會總體需求,從而抑制或緩解蕭條。當經濟中出現過度需求時,政府可以通過減少轉移支付量,抑制總需求水平的升高。
2、企業的轉移支付
通常是指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贈款或捐款,以及非企業雇員的人身傷害賠償等等。轉移支付在客觀上縮小了收入差距,對保持總需求水平穩定,減輕總需求擺動的幅度和強度,穩定社會經濟有積極的作用。
3、政府間的轉移支付
壹般是上壹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補助。確定轉移支付的數額,壹般是根據壹些社會經濟指標,如人口、面積等,以及壹些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經濟活動,如教育、治安等的統壹單位開支標準計算的。
政府間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為了平衡各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或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產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證各地區的政府能夠有效地按照國家統壹的標準為社會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