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的人物評價
劉國輝作品
劉國輝是壹個具有很強使命感的教師和畫家,不僅僅表現為他的才華橫溢、多才多藝,以及他在傳達精神意蘊深度方面的諸多思考,更重要的是他敢於以自己的身體力行,面對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繪畫,面對歷史長河的失重制約和空白點,面對當今美術界普遍存在被商品大潮背後無形的金錢之手所擺弄引起的浮躁、急功近利或無所適從的現實狀況,有著比較清醒的思考和認識,為找回失落的世界,突破文人畫的桎梏,拓展中國畫新的領域與境界,他苦思、苦學、苦練,也正是他,在貼近時代生活、融入藝術多元發展的新世紀裏,用自己那壹支充滿靈氣的畫筆,在美術研究領域裏,帶領著壹批年輕人,掀起了中國畫寫實風的狂飆,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與收獲……
劉國輝對傳統繪畫的歷史發展,有深入的理解和自己的評價。他的學生對此有很深的印象。在1991年出版的《水墨人物畫探》這部教學性的專著中,劉國輝對水墨人物畫的歷史作了要言不煩的梳理,從中提出壹些對水墨人物畫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思考,都以他自己的藝術實踐為基礎,又使他的繪畫實踐具有自覺的理性追求意味。
用他本人的話來說:“我是什麽,只有讓我的作品自己去說!”劉國輝是明智的,他犀利的目光看到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人物畫較程式、較概念的歷史狀況,又看到了現代社會在傳統與創新問題上的種種認識上的誤區;在中國人物畫領域裏,他是壹個旗幟性的人物,思想深刻、信念堅定,大膽嘗試、努力不懈,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在傳統的基礎上,把握時代的脈搏,結合精湛的造型,為中國畫特有的筆墨韻味、精神意蘊和表現張力方面作出了不朽的努力與貢獻。可以說,劉國輝是新時期湧現出來為數不多的我國最優秀的藝術家和教育家之壹。劉國輝是壹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早在青年時代,他就以瀟灑的筆法、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具有概括化的處理手法,創作了壹系列的優秀之作。
劉國輝牢牢立足於創造實踐,思想成熟、語言精辟、發人深思,所撰文章令許多圈內人折服。他諸多論點、看法,都無不閃爍著璀璨的現實主義光輝,給我們帶來思考和啟迪。他曾說:“藝術不是妳死我活的營生,而是***存***榮的園地。這不是壹種寬容,而是壹種需要。”他在今年上海舉辦的劉國輝藝術研討會上真誠地對大家說:“我對寫實人物畫研究還是要進行下去,我這輩子不悔,無怨無悔。”劉國輝對中國畫的發展,特別是人物畫的發展問題上的思考和探索,已明顯成為壹個涉獵龐大、考慮周全、定格到位的系統化工程,對他而言,毋寧說是壹個有極強現代意識的畫家孜孜不倦地在尋求藝術的畫風畫派,還不如說他已經把這個問題引向了創作、教學、科研結合的命題,而他本人又正是首當其沖的忠實實踐者,因此它更具廣泛意義。
劉國輝無愧為我國當代藝術復興大師,他在繪畫技法理論探研方面的卓越建樹、對人生對社會深刻獨立的思考與見解和繪畫實踐中豐碩的創作成果,特別是他把自己的這些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於1992—1993年主持的“中國人物畫高級進修班”,率先在我國藝術發展領域,舉起了銳意革新的旗幟,邁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第壹步。而且,劉國輝是十分清醒的,他對自己在藝術領域多方面的開拓所取得的成就並沒有絲毫滿足或有半點懈怠,他諄諄告誡大家,他和同輩畫家們的努力對中國畫的推進僅僅只是開端,後面的路還很長很長,但中國畫未來的光輝前景,應該說,並不是永遠遙不可及。正像有位著名理論家所說的那樣,劉國輝,壹個響亮的名字,在新的世紀裏,壹定會和他的學生壹起,以更震撼人心或更引人入勝的精品力作把已閃耀出希望光輝的水墨寫實人物畫推向新的境地。
劉國輝的人物畫,不僅博得海內外華人的高度贊美,更引起世界畫壇的關註。1987年,卡爾·福格博士鄭重向劉國輝發出邀請,請求劉先生赴德講學與舉辦畫展。中國人物畫登上了異國講壇,中西文化交流產生了耀眼的火花:“中國畫家從不像西歐畫家那樣,努力想把物體重現得和原來壹模壹樣,表現色彩、質感、體積的具體形態等。中國畫家特別強調線條,把線條作為主要描繪和表現手段。像馬蒂斯、畢加索這些西方繪畫的巨子,他們曾虔誠地揣摩和學習中國繪畫的用線,然而,他們始終沒有進得中國'骨法用筆'的大門。中國特有的錐形毛筆,畫出帶有書法意味的線,孕育著中國深厚的文化積累,依附著中國民族的哲學思維和審美評價。”
盡管劉國輝不懂德語和英語,但他的每壹堂課像不可抗拒的磁石壹樣吸引異國學子。福格博士對他的評價是:“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