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這句話出自那本規範
出自《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構造詳圖 》最新版。
板主要有受力筋、分布筋、支座負筋。
受力筋壹般分布在板的受力方向下部(懸挑板相反)。
分布筋布置在不受力方向下部,和受力筋組成鋼筋網(雙向板沒有分布筋,都是受力筋)。
支座筋布置在板的支座處,伸出支座1/3跨截斷,對於防水要求高的,就通長布置了。
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紮,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余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紮,其余可梅花點綁紮。
③板的鋼筋網綁紮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註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臺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梁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