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愛閱讀心得3篇
培養孩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形成探索求知的精神;有助於開拓孩子的視野,認識更廣闊的世界;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於孩子形成認真專註的學習習慣,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壹、在孩子閱讀啟蒙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1.讓孩子愛上圖書,從?玩書?開始
在我們家孩子壹歲多的時候,她的玩具中就包括了能發出聲響的布書。鮮艷的色彩,沙沙作響的聲音,總能吸引她的註意力。我們認為相對來說,布書上的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這是書,也是好玩的。當孩子認知世界的能力增強以後,我們開始給她購置各種各樣的塗色書、貼紙書、拼圖書、連線書、畫畫書,讓她在這些有趣的書本中體會到樂趣。
2.找到壹個合適的切入點,開始快樂閱讀的旅程
孩子大多都很愛看電視,優秀的電視節目也能增長孩子的知識。在女兒壹歲多時,我們選擇讓她看英國BBC為幼齡兒童制作的《花園寶寶》。孩子當然是樂此不疲!結合這個電視節目,我們選擇了配套的圖書,把她喜歡的電視節目轉移到書籍上。由此,孩子認識到了書本上圖畫、文字在故事敘述上的魅力。孩子從此愛上書本,愛上閱讀。
3.認識文字,逐步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
文字是人類語言的載體。孩子在探索、認知世界的過程中,要想通過書籍來認識這個世界,要先學會認讀文字,理解字義,才能形成正確的認知。相對於畫面給孩子帶來的直觀感知,文字壹開始給孩子帶來的卻是困擾。所以認識文字,是閱讀當中至關重要的壹個環節。 我們反對為了識字而識字,主張在閱讀中識字。在培養孩子認字方面,我們采用了這些方法:
(1)在給孩子講書本上的故事時,壹字壹字地指著文字講故事。這是最主要的方法,能讓孩子知道,識字就可以自己看懂故事了。
(2)?圈字?遊戲。在孩子認識壹些字之後,讓孩子把自己認識的字圈出來並給予鼓勵和獎賞。這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促使她去認識更多字,得到更多的鼓勵與獎賞。
(3)在家長的指導下,孩子拿著書本讀故事。在識字量增加之後,讓孩子自己讀熟悉的故事,可以增強對文字的記憶。遇到不懂的文字,家長再指導,讓孩子不斷增加識字量。
二、具備自主閱讀能力後,閱讀材料的選擇
當孩子認識了常見漢字,具備基本的自主閱讀能力之後,我們還要註重孩子閱讀材料的選擇。我們認為,孩子閱讀材料的選擇應該遵循趣味性、實用性、指導性等原則。在購買添置孩子的書籍時,我們註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循序漸進,分階段選擇合適的讀物
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以及逐步提高的認知、閱讀水平,循序漸進地選擇孩子的書籍。閱讀類書籍的選擇,壹開始我們選擇壹些圖畫繪本,故事非常簡單,文字量也很少,便於孩子接受。隨著孩子識字數量的增加,認知水平的提高,故事的信息量、文字量也在逐步加大。慢慢地孩子就能接受純文字類的書籍,並基本理解書籍內容了。
2.購買成套書籍,增強閱讀興趣
當孩子對某壹些故事非常感興趣的時候,適當引導孩子閱讀成套的系列書籍,可以提高她的閱讀興趣,使她可以較長時間地閱讀,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專註力。比如,我們家孩子非常喜歡《不壹樣的卡梅拉》,我們就給她添置了全套。其他壹些得到廣泛好評的書,比如《災難逃生兒童系列小說》、《荒野求生兒童系列小說》我們也是給她購買了全套。
3.有針對性的選擇書籍,從書中學習各種道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比如孩子挑食,被人欺負,想贏怕輸等等實際問題。當我們的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時,我們喜歡購買相應的書籍,讓孩子接受書中的道理,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解決問題。比如為了讓孩子養成愛刷牙的習慣,我們讓她閱讀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為了防止挑食,讓她閱讀繪本《肚子裏有個火車站》,被人欺負了,讓她閱讀繪本《別想欺負我》;想贏又怕輸,讓她閱讀《輸不起的莎莉》?這樣的書籍通過富有想象力的圖畫、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壹個個道理,比單純的口頭說教更為有用。
4.讀經典,不排斥流行文化
經典書籍對於人成長的幫助毋庸置疑,因此我們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指導孩子閱讀經典書籍。對於學齡前兒童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很多人推薦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傳統的誦讀類內容。我們認為這些內容雖朗朗上口,但並不利於孩子理解。如果孩子誦讀《三字經》等經典文章、書籍,我們認為家長需要去了解這些文章背後深厚的歷史文化知識。在家長不夠了解中國經典文化知識的前提下,我們更傾向於讓孩子閱讀《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經典的童話、寓言故事,讓孩子在讀懂的前提下,接受教育。而壹些流行文化的書籍,比如系列兒童探險小說《查理九世》,其故事性強,很能提起孩子的興致,我們也願意選擇購買,以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
5.利用手機等新媒體,接觸科學知識、了解新聞動態
智能手機早已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孩子們在社會以及家庭的影響下,往往也會使用到手機。我們會讓孩子使用手機瀏覽閱讀適合她的新聞信息,以及她感興趣的科普文章,搜索查詢各種問題的答案,擴大孩子的知識面。但在孩子使用手機時,家長必須進行有效監控,避免孩子使用手機長時間地玩遊戲或接觸到不良信息,影響身心健康。
四、家庭環境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影響
1.減少電視的不良影響,有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現代社會中電視對家庭的影響十分巨大,很多家庭晚上的***處時光都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的。諸多研究已經證明,讓孩子長時間地觀看電視節目,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在我們家,由於工作、家務占用了我們晚上的時間,所以我們家中並沒有晚上看電視的習慣。也得益於此,孩子從小就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在我們家長做家務、工作,需要孩子獨處的時間,她能做的就是玩玩具、閱讀。隨著孩子認知能力、閱讀能力的增強,玩玩具的時間也逐漸變少,而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多。
2.減少對孩子閱讀的幹擾,培養孩子的專註力
在孩子閱讀感興趣的書籍時,孩子的註意力會非常集中,這時也是培養孩子專註力的好時機。在孩子專註於閱讀時,盡量避免打擾到孩子。如果閱讀時被打斷,孩子無法集中註意力,難以形成專註學習的好習慣,在課堂學習時,也難以集中精力聽課。
閱讀是壹段伴隨終身、沒有終點的旅途,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是邁出了成功的第壹步。只有用心堅持,才能體會到閱讀旅途中的美好風景。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從閱讀中享受到快樂!
培養孩子愛閱讀心得範文2語言的發展自古以來就非常受到重視,作為人類生存和交流的必備工具,語言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此階段如何發展孩子的語言智能,也是教育工作者廣泛關註的課題。
發展語言,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人
當胎兒從母體分離出來的那壹刻,伴隨他?哇哇?啼哭,壹個新生命誕生了!但此時的他還只是生物意義上的人,尚不是壹個完整意義上人。只有當他逐漸掌握了與人類社會正常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後,從而逐漸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
亞裏士多德就曾感慨地說過:?人是社會動物。?而決定人類能夠擁有社會性、並且使人類與其他動物具有本質區別的根本特點就是語言能力。壹個人如果喪失了某種語言能力(如:不能聽說的聾啞兒),則必然要用其他代償能力做補償(如:聾啞兒用手語與外界交流),從而保證他具有相應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在人類社會中正常生活。可見,語言能力(包括口語和文字)的產生和發展對於人類的每壹個新生命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人類社會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知識爆炸?使終身教育成為***識,使人類社會成為學習化社會。而超強的文字閱讀和處理能力則成為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更說明人類語言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的語言智能,需要以其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相應的培養。兒童的語言發展與兒童的自然年齡和心理發展水平都有著壹定的關系。
世界上所有的嬰幼兒似乎在獲得語言都經歷了類似的幾個階段。盡管兒童到達某壹語言發展階段時的年齡不盡相同,但其順序大致是壹樣的,所需時間也大致相同。因此,語言發展心理學家們把語言的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見下表)。事實上,這些階段之間是相互重合的,年齡界限也有很大出入。因此,此表只能是壹個籠統的兒童語言發展階段表。
[此表來源?《語言獲得理論研究》,靳洪剛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徐冬雪老師以及課題組經過多年對嬰幼兒語言發展過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摸索揭示出:嬰幼兒語言習得經過兩個階段:接受信息階段和表達信息階段。從學習口語和文字的兩個方面,應劃分為四個過程,即學聽話、學說話,學認字、學寫字。
語言習得的過程不同,規律則不同,因而學習的方法就不同。其中:
學聽話是接受信息階段,基本方法是:從出生開始,大量地聽各種簡單和復雜的語音和句子。
在這個階段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視覺和聽覺刺激,盡管他還不能進行清晰、準確的語言溝通,但父母可以將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斷地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的頭腦中將語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聯系起來(而不要太在乎孩子是否真的理解),這是在進行語言的儲備,對孩子將來的語言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學說話是表達信息階段,基本方法是:伴隨發音器官的逐漸成熟,先後發出單音、雙音,逐漸會說簡單句、復雜句子。
在這壹階段,家庭成員說話要註意,盡量使用規範的句子和句型,多與孩子交談,並給孩子朗讀,讓孩子反復練習兒歌;同時要隨時隨地讓孩子學習、練習使用語詞,如:認識家中的各種東西;外出時教給孩子所看見的東西等。
學認字是接受信息階段,基本方法同樣是:從出生開始,大量地接觸(視聽)各種表現形式的文字。
這壹階段要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多給孩子讀書,在讀書時告訴孩子,每壹本書講的是什麽,書中的字和詞可以告訴我們什麽事情,幫助孩子註意字的形狀;當孩子主動問起字、詞時,要耐心地講給他聽。
學寫字是表達信息階段,應伴隨手部小肌肉協調能力逐漸成熟,從簡單筆劃的字開始,壹筆壹劃地寫,壹個字、壹個字地寫。
毫無疑問,即使父母並不知道什麽是?多元智能?,他們依然很註重孩子的語言發展,但徐冬雪老師指出,培養的方法要科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起好良好的作用。徐老師和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在嬰幼兒語言教育方面常見的培養誤區主要有:
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從而互相攀比,使孩子在語言自然習得過程中產生了不應有的壓力。
前面介紹了,所有的嬰幼兒似乎在獲得語言都經歷了類似的幾個階段,但兒童到達某壹語言發展階段時的年齡不盡相同,這種個體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因此,父母絕對不能用其他孩子語言發展情況做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這樣,只會給孩子自然習得語言制造心理障礙。
註重學習結果,不註重學習過程。
具體表現在:父母教給孩子某句話或某個字詞後,更重視孩子是否盡快掌握了學過的內容(如會說了什麽話、認識了多少字詞),而不太關註孩子語言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事實上,只要有了良好的語言學習興趣和習慣,並且處於正常和適宜的語言環境,孩子最終會獲得相應的語言能力。
對孩子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過於較勁。
事實上,孩子在學說話和認讀漢字過程中,出現壹些不準確的發音和認錯字的現象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可以及時糾正,但不要過於較勁。其結果往往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降低語言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父母在孩子語言習得過程中要註意的是:創設良好的環境(語言示範),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模仿),給予充足的時間(練習),孩子就能夠實現語言的自然習得。
培養孩子愛閱讀心得範文3《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我知道了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與關心。我想把這篇文章先給每個兒童:
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和分享,不僅是壹種禮儀,更是壹種健康的心態。在猶太人的家裏父母與孩子的愛都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孩子不只接受父母的愛,更動得地反饋與回報。猶太人認為只學會分享,將學校裏,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邊的人相處和合作。因為以後的社會不僅是競爭的社會。更是合作的社會。
猶太男孩捷克快7歲了,七年前,媽媽在生捷克的時候難產,情況十分危急。醫生們采取果斷措施,經過全力搶救,母子脫離危險。因此,每次捷克過生日的時候,媽媽總會帶他到醫院看望保他們母子平安的婦科醫生。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是壹聲高明的醫術才有自己和孩子今天幸福的生活。即使在捷克生日那天,媽媽有重要的事不能帶捷克去醫院,也會讓捷克打電話問候那些醫生,。
今天,在大多數家庭裏,父母非常寵愛孩子,孩子就是家裏的?小皇帝?,要什麽有什麽,得到的所有東西似乎是理所當然。有的家庭在吃飯的時候家長都把好吃的都留給孩子吃,看電視遙控器都有孩子主宰,加重來客人,孩子進步允許把零食分給客人吃。這樣?分享的觀念?和?感恩之心?就難以在孩子心理紮根。
猶太人認為,教育孩子感恩,要從教他感謝他的父母開始。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把他養得這麽大是不容易的,孩子必須用壹生回報父母對妳的養育之恩。
當然,感恩也應該是壹種更為廣泛的感情。
我知道全世界的人相信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就能幫助別人,世界就能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