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選擇散熱器
散熱片詳解:散熱片的作用包括兩方面:壹是吸收CPU產生的熱量;二是通過空氣對流,帶走熱量。因而,衡量散熱片性能也就有兩個對應的標準:壹是與CPU進行熱交換的能力(包括熱量從CPU傳導到散熱片的速度和散熱片的熱容量),二是將熱量散發到空氣中的能力。
風扇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加快空氣流動速度,以便將熱量更快的從散熱片散發到空氣中。因而,我們根據簡單的物理常識可以理解壹個好散熱片的判斷標準。
標準壹:CPU接觸的底面要足夠光滑。
壹個平滑如鏡的底面意味著散熱片可以有更大的面積接觸CPU,熱量吸收也就更快。這對散熱片的加工工藝和制造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只有少數品牌散熱器對散熱片的底面光潔度提出比較嚴格的要求,譬如富士康,目前已經開始采用精密機械加工工藝來進行底面拋光。
標準二:更大的散熱表面積。
表面積就是指散熱片所有與空氣接觸的表面面積總和,更大的表面積則意味著有更多的冷空氣與散熱片接觸,散熱效率就相應的增加。目前普遍采用的增大表面積的途徑主要包括:增加散熱鰭片的數量,增加散熱鰭片的長度。
這壹點在散熱器的制造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是拉開頂級廠商與普通小廠之間差距的主要表現。集中體現的壹個數據就是“厚高比”,即散熱片鰭片厚度和高度的比值,這個值越小意味著單位體積的散熱鰭片就可以做的越密,數量越多,有效散熱的表面積就越大,散熱性能也就越好。業界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藝是“鋁擠加工”,即將鋁加熱到半融解狀態,然後通過模具擠壓成型,此工藝成本較低,但是鰭片厚高比無法突破1:18的極限(在散熱片體積壹定的情況下,鰭片厚度和高度比值越小,鰭片的數量就可以越多,散熱面積就越大),壹般來說采用鋁擠工藝加工的散熱片鰭片數量也在三十個以下。
現在,這個瓶頸問題正在被攻克,散熱器生產的頂尖企業已開始將“SKIVING――精準切割技術”這壹尖端工藝用於散熱片生產,即將整塊鋁材用精密刀具切割起薄片並卷起形成鰭片,這種工藝加工的散熱片鰭片可以做的更薄,大大減小了厚高比,大大提升鰭片密度。散熱能力也相應遞增。目前采用“SKIVING――精準切割技術”的散熱片鰭片數量已經達到四十片以上。
目前,除了少數骨灰級別的發燒散熱器可以不需要風扇,大部分散熱器都需要風扇來配合散熱片的工作,那麽怎樣的風扇才算“好風扇”?
標準壹:合理的轉速。
風扇的轉速是壹項很重要的指標,但是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風扇轉速只是影響散熱器散熱能力的眾多因素之壹,目前部分消費者在選擇CPU風扇時陷入誤區,過於追求高轉速。實際上存在兩個事實,壹是轉速並非與散熱能力成正比。同時,高轉速的負面效應也十分直接,噪音增大,6000rpm以上的風扇帶來的震動聲將超過機箱裏所有的噪音,風扇巨大的噪音足以讓很多愛安靜的人抓狂。
因而,壹般來說,散熱器搭配3000~4500rpm的風扇足夠,假如妳選擇的散熱器散熱片足夠好,譬如采用“精準切割技術”的富士康散熱片,那麽妳的風扇,轉速只要3000以上就足夠用了。
標準二:穩定的性能更長的壽命。
風扇能力不足壹般來說只是造成機器性能下降,但是如果風扇突然停轉,那燒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品質好做工精良的風扇可以在保證足夠單位時間風量的同時長期穩定工作,從而保障電腦的安全。目前的高端風扇技術主要體現在軸承方面,業界的頂級廠商已經開始采用納米陶瓷軸承,算然成本比傳統的滾珠軸承提高不少,但是噪音要相應小的多,而且壽命超常,工作穩定。由於技術和專利方面的原因,目前全球在使用納米陶瓷軸承制造CPU風扇的只有富士康壹家,其使用壽命可達驚人的8-10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