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絲的危害:
據悉,壹個1萬錠的棉紡廠,每年需要60-80人挑揀“三絲”。壹個中型棉紡企業,每天要用300-400人挑揀“三絲”,每年付出的工資高達200多萬元。工資付出這麽多,壹人壹年卻挑不出壹公斤“三絲”,因此可以說挑揀出的“三絲”比黃金還貴。湖北省纖維檢驗局副局長劉治鄂說,“三絲”問題在全國普遍存在,造成我國棉紡織品質量降低,競爭力減弱。劉治鄂介紹,1995年以來,國內化纖工業發展迅速,化纖產品成為棉紡織品的重要替代者,棉紡織品的增幅遠遠低於化纖,壹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國棉花“三絲”嚴重,國內不少紡織企業采用化纖增多。據悉,當前我國很多棉紡織企業在國內加價求購無“三絲”棉花,每噸加價500元,都無法買到,只好轉到國際市場收購。省紡織行業投資促進中心處長王洪章說,“三絲”已成為長期困擾我國棉紡業發展的壹大障礙,是減弱我國棉花、棉紡織品、服裝市場競爭力的最突出問題之壹。2005年,我國棉花進口配額取消,如果“三絲”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我國棉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需***同努力 產生原因:我省棉花專家周明炎說,“三絲”主要來自棉花采摘、交售和加工環節。 現在棉農采摘棉花,大多采用塑料編織袋,絕大多數不戴帽子,致使塑料纖維和頭發絲混入棉花。棉農在曬棉花時,壹些雞鴨等家禽的毛也會混入棉花。另外,棉農習慣用塑料編織袋儲運棉花。多數棉花企業把關不嚴,收購、加工棉花時沒有嚴格檢查,“三絲”混入了皮棉。